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本刊记者现场报道
北京到成都从日落到天明 一趟延迟的航班
吕 翎 · 时间: 2008-05-14 ·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滞留乘客

中国外文局汶川地震紧急报道预案已于5月12日夜间全面启动,外文局下属中国网、各期刊社、中文期刊中心和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正全力投入报道。第一批5人记者小组已于5月14日凌晨登上国航飞机,赶赴成都地震灾区现场进行一线报道。他们是:北京周报社副总编辑黄卫、中国网中文部编辑程圣中、北京周报社英文部记者景小磊、人民画报社采访中心摄影记者陈建、人民画报社记者段崴。

下面是中国网记者程圣中发回的报道:

中国网5月13日报道 12日下午18:00,首都机场,CA4108航班400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波音747这个庞然大物正振翅待飞,它的终点是至今仍余震不断的成都。

记者临窗而坐。时近黄昏,透过飞机窗户望去,落日的余辉映照着停机楼。近四小时后,窗外灯火通明,风景依旧,CA4108仍然停留在首都机场。此时,乘客被告知本次航班仍然不能起飞,请大家回航站楼等候消息。

“因成都正降大雨,双流机场暂不接受民航飞机降落,请大家理解……”乘务人员不厌其烦地向乘客解释。“为什么一小时前北京到成都的飞机就能降落呢?”“今晚能不能走啊……”仍有一些乘客上前“理论”,他们的语气和眼神一样焦虑。记者邻座的成都人刘先生说,这架航班上有不少四川人,他们此刻“归心似箭”。

临近午夜,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退票,但大多数乘客仍在航站楼耐心等候,对航班延迟表示理解。“咱们航班前面还有两架支援灾区的货运专机都没办法起飞,我们先不要急。”在成都一家玻璃器皿公司上班的唐先生劝说身边的人。后来,大家的话题从“航班延迟”回到了“四川地震”。许多乘客围坐航站楼的电视屏幕前,观看正在直播的“四川汶川地震”的新闻节目,也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地震灾情,与此同时,手机铃声和通话声此起彼伏。

唐先生又一遍拨打他几个汶川朋友的电话,仍然无法接通的声音让他坐立不安。“公路塌方太严重了,救援大部队还没有抵达。”中央地方各部门对灾情的快速响应让他感到欣慰,“灾难无情人有情,我希望有好消息赶快传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易(化名)得知家里和亲人安然无恙,长出了一口气。“听说成都很多人排队为震中伤者献血,我非常感动。”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尽一份社会责任,为抗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你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不要生病,现在不去医院消费医疗资源,也是为抗灾所作的贡献。”

14日凌晨1:20分,CA4108航班载着不再满员的乘客起飞。机上的夜宵同晚餐一模一样,乘客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两个半小时后,飞机徐徐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当乘务人员通知大家准备下机时,几个已在提前取行李的乘客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当记者抵达入住的成都心族宾馆后准备发稿时,雨势已经减小,东方出现了鱼肚白。记者在宾馆看到,十几位旅客挤卧在大厅的沙发上,而没有选择在自己房间入眠,他们的担心不言而喻。记者忽然想到在13日华灯初上时,CA4108航班上正放映一部电影,我想把片名送给他们:《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网 程圣中 文)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