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北京奥运会 圣火传递>>> 最新消息
述评: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吕 翎 · 时间: 2008-05-09 ·  

 

象征着友谊、和平、正义的奥运火炬,5月8日早晨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照射出炫目的光芒。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是挑战极限,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百折不挠、永不止步的精神写照。

世界之巅点亮的火炬,同时点亮了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的希望,它预示着任何困难险阻都挡不住西藏发展进步的脚步。

回顾西藏民主改革后走过的近五十年发展道路,西藏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成果,无一不是在挑战极限、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实现的。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是旧西藏交通面貌的真实写照,但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战胜湍急江河、险峻峰岳,以三千志士的生命代价,同时把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修通到了拉萨。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球“第三极”西藏高原,曾被国际航空界视为“空中禁区”。为开辟通往“世界屋脊”的航线,仅在1946年6月至12月,就有160多名外国飞行员葬身西藏。而1963年3月1日,北京-拉萨航线开通,冲破了“空中禁区”,如今西藏贡嘎、邦达机场已成为现代化的口岸机场。中国民航入藏飞行四十年从未发生过事故。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2002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正式开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一个个世界之最见证着筑路的艰辛。在穿越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960公里路段,以及55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到了拉萨。当天的英国《卫报》说“这条铁路正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1988年,西藏羊湖电站开工,曾有西方人断言:“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中国人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建成羊湖电站。”但1998年,这座国家投资20亿元的中国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成功投产,现在每天向拉萨送电2000千瓦。

奥运火炬在珠峰之巅所展示的是克服困难、挑战极限,追求更高目标的奥运精神,这与西藏各族人民几十年秉持如一的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是如此契合。

1976年,以翻身农奴组成的西藏地质局1243钻井队,在地热资源丰富的羊八井打高温蒸汽井,在固井关键时刻,面对搅拌机械不足的情况,全队19人跃身跳进水泥池中用身体搅拌水泥。在历时68天打出西藏第一口高温蒸汽井后,全队16人被热水烫伤,19人被强碱烧伤,架井工仁青旺堆牺牲。

1992年,海拔4334米的世界最高海拔机场――西藏邦达机场开工建设。工程竣工时,对建设者的身体例行检查发现,90%患有各种高原性疾病,与刚上高原时相比,他们平均体重下降了15.8公斤。

2000年,为了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地区选址建设一座地震台,西藏地震局职工在海拔5280米的马攸木拉山口,被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围困了5天5夜,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大家仅靠方便面、雪水和相互的鼓励维持生命并写下遗书。最终他们在阿里无人区成功建起了我国海拔最高的地震观测台。

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承担进藏物资运输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为保运输,先后牺牲官兵740多名,并有3800多名官兵留下终身残疾。而青藏公路上的钢铁运输动脉却始终没有中断过。

西藏的许多发展成果,都被世人称为奇迹。但许多了解奇迹创造过程的人都说,这些奇迹都是自强不息、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所创造的。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