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次序”。“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代表古代人们自东向西对赤道天区的划分,表现的是时间。
人们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同号一一对应起来,就成了这个年度的名字。例如,“甲”排在“十天干”的第一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十二地支”第一位的“子”,此时,就叫“甲子”年。这样以此类推,“十天干”全部用完后,只能重复继续,于是“甲”就要和“十二地支”的第11位“戌”而相配了,此时,就叫“甲戌”年。依次类推下去,循环60年才能遇到一个“甲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