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 本刊特稿
秦淮河的记忆
吕 翎 · 时间: 2007-12-13 · 本刊记者 缪晓阳

秦淮河风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洒家。秦淮河畔夫子庙前,自古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明清两代,十里秦淮、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如梦如幻。民国时期,六朝春、晚晴楼,众多百年老店林立于此。秦淮河水延绵十里、穿越千年,承载着南京的古老文明。然而,70年前的此时此刻,昔日里南中国最繁华、最浪漫的秦淮河却在充斥着浓烈的、令人欲呕的血腥中放声哭泣。

1937年,延续了盛世繁华的南京,紫金山、玄武湖、古城墙依旧。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香气四溢。夫子庙前,游人如织,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空蒙的烟雨笼着秦淮的河水。那一年的盛夏,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枪声划破了一个民族的沉寂,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南京,这座中国的六朝古都,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进攻南京,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迫使中国屈服,是日本统帅部早已暗中策划的事情。8月13日“上海事变”之后,日军立即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南京。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城市”深深地沉没于血海之中。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城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

12月15日,秦准河边汉中门外,日本兵拉着在其身后缓缓移动的俘虏队伍。这里荒无人烟,城墙下一片杂草。等俘虏都走到高大古老的城墙脚下,日军命令他们改成8路纵队,贴着城墙,不许动。当俘虏们还未来得及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10架轻机枪就同时喷出了火舌,俘虏们顿时一排排倒了下去,汩汩流淌的鲜血,由于天寒地冻,很快凝结起来,以致兽兵们的军靴竟沾上了一二寸厚的血膏。

汉中门外遇难同胞纪念碑

当年29岁的伍长德是日军汉中门外集体屠杀中的幸存者。他回忆,12月15日上午8时左右,忽然来了10多个日本兵,用刺刀把住在司法院难民区里的青壮年全部赶到外面,并被集中在马路上,下午一点到达汉中门。只见两个日本兵手拿一根长绳子,一人一头,每批从人群中圈出一二百人,被带到汉中门外集体枪杀掉。到了下午5时,伍长德也被圈了进去,押出城门,只见秦淮河堤上层层叠叠的尸体。他看看河堤两侧架着两挺机枪,眼前横七竖八的尸体,就情不自禁地向前跑了几步,纵身扑倒在乱尸堆上。机枪射击声停止后,伍长德感到尸堆上好像有人走动,突然他觉得背部火辣辣的痛。原来日本兵在尸堆上刺杀尚未断气的人,刀尖透过他背上那个人的尸体,扎到他的身上。趁着天黑他忍痛跳进秦淮河,之后得以逃生。

刺骨寒风中,一座脂粉的城市一夜之间被鲜血染红,一条清澈的秦淮霎那间被尸骨充斥。南京,曾经像一块精美无伦的玉,生长在南国的土地,然而玉碎了。南京碎了,秦淮在哭泣,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惊羡赞叹的秦淮河水,被凝结的鲜血永远冰封在1937年的冬日。

岁月如流,悠悠秦淮。历史的故事把人世间的沧桑细细诉说,而秦淮的风景,则是这人世间沧桑的留影和记录。

战后,十里秦淮几经重建。1984年起,南京市人民政府对秦淮河夫子庙一带进行了复建。由于各级政府的关心,如今,这里融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重现出往日繁华热闹的景象。

在复建十里秦淮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追忆当年的历史,悼念遇难的同胞,祈祷今后的和平。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截止到2004年8月14日,纪念馆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000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90万人次(日本观众45万人次),2004年3月1日,免费开放以后,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访问。近年来,纪念馆还与美国、法国、波兰、韩国、日本等国的和平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了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吸引了国外各界人士达30多万人次参与,成为真诚面对历史、促进国际友好交流、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树立人道主义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

2007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后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祈祷和平”是新馆展示的主题。除了和平大钟、和平广场之外,新馆中还新建了和平纪念碑和面积为3.3公顷的和平公园。新馆的展陈增加了很多有关和平的展览内容:近年来纪念馆所举行的和平集会、和平法会,每年宣读的和平宣言,各国爱好和平人士到南京进行的和平活动以及和平学研究的一些内容都将进入展览的内容。“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和平与发展,这才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馆长朱成山感慨道。

秦淮河的夜景

走出纪念馆,来到今日的秦淮河畔。入夜后的秦淮是浪漫的。画舫悠悠,荡离泮池,夜色中眺望两岸,只见翠园沿河而筑,逶迤的回廊内,堕入爱河中的情侣,成双成对倚栏喁喁细语,三五知己在茶座高谈阔论。然而此时此刻,纪念馆中展示的一幕幕70年前的历史镜头,又浮现眼前,与现实的情景不断交替、重叠,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强烈撞击着……

70年过去了,秦淮河的记忆仿佛一本被拆散了的日记。其中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然而重新翻读,却又是恍若隔世。今夕何夕,悠悠秦淮以她蜿蜒的身躯,从过去流到今天,从眼前流向远方。这里繁华过,悲痛过。盈盈秦淮水,承载着岁月过往留下的痕迹,将昔日的故事向世人娓娓道来,将今日的风貌向后人轻轻诉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