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 本刊特稿
南京市民:认识历史 放眼未来
吕 翎 · 时间: 2007-12-11 · 本刊记者 徐蓓

 

200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纪念日。12月初,北京周报记者专程来到南京--这个在历史上遭受过大屠杀浩劫的城市,随机采访了几位普通市民,听他们谈对这段惨痛历史的了解和看法。

 

时间:2007年12月7月 地点:南湖南苑新村菜场 被访者:程卫平女士(职业:护士)

程卫平:听我的母亲说,我的外婆就是当时被日军杀害的,当时我的母亲只有8岁,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1个弟弟。日军杀了我的外婆,在他们的眼中也许只是一个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他们怎会想到,杀死我外婆的一瞬间,这个世界上就多了4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在幼年时期失去母爱的创伤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永远无法治愈的。

70年都已经过去,人还是应该向前看的,不能总是停留在痛苦的回忆当中。但是,我认为这段历史必须得到中日两国人民、两国政府的承认,我们应该共同认识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面对未来。

 

时间:2007年12月6日 地点:建邺高级中学校园 被访者:耿祝芳女士(职业:高中历史教师)

耿祝芳: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深痛的灾难。我们在教这段历史的时候,一方面是让学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明白,痛苦的回忆是代替不了前进的。悲剧是不能永远被争论下去的,和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应该正视这段历史,而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正确对待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就是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状态下才谈得上发展,世界各国只有和平安宁才能共同前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让学生去学习这段历史是为了和平。

 

时间:2007年12月6日 地点:建邺高级中学 被访者:巩琳杰(职业:高二学生)

巩琳杰: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当时看见了许多遇难同胞的尸骨和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真的非常震惊,也非常痛心。不过,在馆内我也看见了很多日本青年折的千纸鹤。现在的很多南京人也许会恨当时屠杀中国贫民的日本人,但是我觉得它已经成为一段过去的历史了。过去我们国家落后,所以肯定会在战争中受害。现在人们还是应该摒弃对日本的憎恨,因为毕竟在他们的国家还是有好多爱好和平的人们。而且,我们两国也有着非常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本还有很多的先进技术值得我们去学习。

世界和平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现在还对这段历史抱有憎恨的心态,那么其实也是危险的,也许也会引发新的战争与冲突。另一方面,如果日本方面对这段历史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会使两国的关系趋向危险。

如果我有机会和日本的同龄人交流,我想,我不会有意在他们面前提及这段历史。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在教科书上学到这段历史,或者说他们学到的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是不客观、不真实的,我会跟他们讲述我所认识的这段历史,讲述我在大屠杀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并且邀请他们来南京亲自看看。

 

时间:2007年12月5日 地点:南京庞各庄土菜馆 被访者:庞少丰先生(饭店老板)

庞少丰:我们这一代人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了解已经不太多了。但是通过我们父辈的讲述,还是知道一些。现在我知道,关于这件事情的国际争议挺大的。

南京大屠杀的确是段历史,是事实,这一点是日本赖不掉的。当然,我也知道,日本的右翼势力不承认这段历史。对于这些人,他们不承认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绑来,硬要他们承认。他们是“偏执型”的,你怎么跟他们说都无法让他们认同。他们明知道这段历史,但是就是不愿意承认,所以有时也没有必要去跟他们争论。但是我知道认同这段历史的日本人还是很多的。承认历史的人,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人。我们应该同他们一起共同认识历史,面向未来。

 

时间:2007年12月7日 地点:夫子庙瞻园 被访者:陈海涛小姐(职业:导游)

我来自江苏常州,并不是南京本地人,所以从小受到的这方面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较少。关于南京大屠杀,我最早是在历史课上获知的,但是当时也许是自己年龄太小,似乎对于这件事没有太多感性认识。

现在我来到了南京,并且计划在这个城市成家。我想,无论怎么样,等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会带她去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我一定会教育她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我也希望中日两国热爱和平的人们能够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