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 本刊特稿
汤道銮:拉贝的善举源于内心崇尚的博爱
吕 翎 · 时间: 2007-12-07 · 本刊记者 徐蓓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汤道銮

2007年12月3日,距离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还有10天时间,北京周报社记者走进了位于南京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独家采访到了该馆馆长——汤道銮女士。

 

北京周报:汤馆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临近之际,接受《北京周报》的采访。您能首先介绍一下拉贝故居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筹备过程吗?

汤道銮:拉贝故居于1932年由当时的金陵大学农学院建成,出租给德国人拉贝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办事处和拉贝的住宅。1938年拉贝回国之后,金陵大学农学院将其收回。1952年院系调整后,金陵大学的部分系科与南京大学合并后,这座建筑就成了南京大学的校舍。直到2004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这两家著名的德国公司来到南京大学,与我们商量修缮拉贝故居事宜。当时我们学校便提出:不仅要修缮拉贝故居,还要建设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拉贝事迹。经过多次磋商,与2005年12月,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学达成协议,决定共同修缮拉贝故居,同时建设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南京大学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上述德国三方共出资225万元人民币,其中修缮拉贝故居的经费为一百二十万元,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建设经费一百零五万元。2006年的10月31日,拉贝故居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由南京大学档案馆和校史博物馆(汤道銮为两馆馆长)负责筹建,我们先后去德国柏林、汉堡、海德堡、法兰克福等地征集拉贝史料,采访了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夫人、拉贝生前好友维克特先生(曾任德国驻华大使,也是德文版、英文版《拉贝日记》的编者)和中国驻德大使马灿荣先生;同时在国内走访了许多当年在拉贝故居和南京安全区避过难的幸存者和《拉贝传》的作者黄慧英(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女士,为拉贝故居和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搜集了大量史料,制作了纪念馆展板,并翻译成英文,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进行了展览。

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建成之后,现已接待了六千八百多名参观者。它的建成一方面是纪念拉贝和国际安全区成员,让世人铭记他们伟大的人类之爱;另一方面,对于告诫世人,不忘当年惨痛的历史,在全世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呼唤人类和平、制止战争犯罪,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念馆建成之后,我们先后接待了许多国际友人,包括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德国前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部长、内务部长及德国驻上海总领事等要员,大批外国留学生,加拿大的中学教师和中学生代表团,美国的国会议员,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副总领事,以及一批日本友人等等。这些国际参观者在参观完之后都非常感慨,很多人在留言薄上写下了“给全球以和平、给人类以慈悲”、“向拉贝致敬”等话语;尤其是很多学生,因为我们对大中小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好多学生在参观完之后都写下了感言,让我们非常感动。

 

北京周报:那么您可以跟我们说件您所遇到的最感动的一件事情吗?

汤道銮:最让我感动的是由加拿大二战史维会主席列国远等人带领的加拿大30名中学教师和30名中学生参观纪念馆,他们都是自费从加拿大专程来中国参观的。我们请来了当时在国际安全区避难的幸存者和他们一起座谈。令人感动的是,中学教师代表团的成员,听完幸存者的讲述后,分别向幸存者赠送他们从加拿大带来的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尤其是那些加拿大中学生在听了这些幸存者的讲述之后,纷纷走到拉贝雕像前与该雕像合影、与幸存者合影。他们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地从加拿大自费赶来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就是参观拉贝纪念馆。观后,列国远留下了“拉贝心灵的纯洁让灵魂得到净化”的感言。还有前来参观的好多市民,来到拉贝雕像前献花,缅怀拉贝,这样的一幕也让人感动。

 

北京周报:您认为,当时是什么促使拉贝这位普通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命呢?

汤道銮:我们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德国商人,拉贝当年为什么能够这样毅然决然地留下来。后来,我们从很多报道他的文章和拉贝日记中找到了答案。第一,在于拉贝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拉贝从1909年就来到中国,当时他就表示:我的事业是从中国开始的。不仅他的事业,就连他的家庭也是在中国开始的。他在中国结婚,儿女也都出生在中国。他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长达30年,尤其是当他发现中国人非常善良时,他对中国的感情更深了。一战爆发时,他曾离开中国回到德国。当他几年后从德国回到北京的家中时,他发现,他的房子和他家中的一切物品依然原封不动的保留在那里。当时他非常感动,认为中国人非常善良。第二,因为拉贝是个基督教徒。他在灵魂深处一直崇尚“博爱”,他是个非常仁慈善良的人。在南京沦陷之前,拉贝与周围的邻居相处得都很好。当日军攻陷南京前,德国驻南京大使馆曾多次催促拉贝离开南京回国,但他面对千万受难群众,他说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留在南京,并亲自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因为德国与日本在二战期间是轴心国,拉贝为使西门子难民收容所不被日军践踏,他曾经将纳粹党党旗挂在楼上,并在院子里的防空洞旁边,撑起一块长6米、宽3米的帆布,在帆布上画有卐字标记的德国国社党党旗,以警告日本轰炸机:不许侵犯,这是德国人的住地。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