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网事
你写博客么?“博客低龄化”日趋明显
· 时间: 2007-02-05 · 本刊记者 王文捷

 中文“博客”一词,最早由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在2002年8月提出。随着互联网的盛行,博客在中国的势力日益扩大。时至今日,“博客”已不再是什麽新鲜时髦的词汇,它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网络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网络日志成新宠

 博客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日记本。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用敲打键盘的形式在屏幕上记录下所思所想。另外,博客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令博客族能够更好地打点自己的网络私人空间。

 “写博客就是为了在工作之余抒点闲愁”,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一位姓谭的实习教师说,“我写的东西其实算不上日记,都是些散文、评论什么的,很少涉及隐私。我觉得某些私人化的东西还是写在本子上给自己看比较好。”

“传统的日记,也就是写在日记本上那种,我觉得很难坚持。我以前尝试过手写日记,不过都半途而废了,有时候甚至连日记本都找不到了。网络日志则相对轻松容易得多。灵感来了就写两笔,发布到网上也不会消失”,从事编辑工作的孟先生对记者说,“我的博客处于开放状态,谁都可以来看。我写东西比较随意,散文、小说、体育评论等等都有涉及。我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有读者,因此看到有人留言评论觉得很开心。”

 

“博客低龄化”日趋明显

 青少年是博客群中一个十分庞大的团体。博客在为青少年提供交友渠道的同时,也正成为很多青少年倾诉成长烦恼的重要途径。

 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宣布:中国博客总数已经达到1642万人。尽管目前对我国少儿博客数量还没有精确统计,但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推出博客频道的短短140多天内,日志总量就突破10万篇,注册者年龄集中在10至15岁。 

不过,大部分青少年都不喜欢父母看到他们的博客,他们坚持自己的博客“向所有人公开,只对父母保密”。与“小博客”日益壮大形成对比的是,多数家长对网络日志这种新鲜事物普遍不了解,不知道子女写网络日志的事。一位母亲发现儿子经常在博客上对她表示不满后很伤心:“难怪孩子跟我说话越来越少,原来他都不愿意说我听。我真不明白他在想什麽。”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07网络新动向:博客降温 电子杂志受捧 [2007.02.09]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