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保之路
还记得柏林广场上融化的冰人么?
还记得即将被海水淹没的马尔代夫群岛吗?
还记得即将失效的《京都议定书》吗?
看!未名湖上的冰灯即将融化!
看!人类的生命与文明之火即将熄灭!
看!一群致力于环保的青年在未名湖畔祈祷祝福!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的巨大威胁
文明的火光,会不会被海水吞没?
2009年11月12日,未名湖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冰灯,冰代表冰川,火光代表人类文明的火光,漂浮的冰灯一点一点地融化。这就是由“林歌”组织策划的“唱环保祝福,放环保冰灯”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低碳方面的呼吁和宣传,其实我们也能做很多事情。”孙童说。
孙童介绍说,学生最主要的碳排放来自于学习方面的用电,生活垃圾,用水,食物等这些碳源。2008年,孙童和范敬怡曾做过一项关于北大自习室使用能耗的研究。通过对北大三个自习室最集中的教学楼使用情况的调研,他们发现由于教学楼构造和修建时间长短,自习室单位座位的能耗率是不一样的,而单位座位能耗高的自习室反而利用率高,能耗小的反而利用率低。
“这是由于同学们最爱去的是学校允许通宵的那个自习室,而这个自习室恰恰是能耗最高的一个。”孙童说,“因此,我们向学校提交了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更改自习室的作息时间,调整各自习室的自习人数等来减少这些自习室的碳排放。”
“剩饭则是学生生活中另一个很大的碳源。在学校食堂,剩饭剩菜的现象比家庭中要严重许多,这些貌似无足轻重的剩饭菜,实际上在种植、收割、运输、加工每一个环节中都在进行碳排放。学生仅仅需要每个人都能做到坚持不剩饭、不剩菜,就是对低碳生活的一种有力支持。”孙童说。
“我们还计划以‘北京大学学生个人碳足迹的研究’这个项目参加明年的北京大学‘挑战杯’学术竞赛。” “林歌”的两位核心人物--一南一北,一男一女的组合对他们2010年的低碳计划充满了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