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环保
中国尽全力减少碳排放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时间: 2009-12-02 · 来源:北京周报 2009年第49期 12月10日出版

 

2009年9月23日,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来到纽约,向参加“中美低碳经济会议”的人们介绍了发生在中国的两件事,一件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的市民自愿“碳中和”活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机场、商场、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地点设置了碳补贴服务点,帮助市民更方便地认购碳汇,机动车车主如果愿意,可以出资1000元,获得一个有效期为一年的绿色出行车贴,而认购款进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用于在长城脚下植树。这在中国是一个新服务,这一服务得到很多热爱环保的车主的相应。

另一件是今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完成了中国首笔自愿碳减排交易。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绿色社会责任的践行者,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2008年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这两个例子,说明中国自愿减排的意识在悄然萌发。”熊焰说。

到现在熊焰都不能忘记,中美有识之士因碳减排不懈努力取得进展而带来的喜悦情景。

中国居民自愿减排的意识的萌发,这是中国政府为提高全民减排意识加强宣传的结果。在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已经在2005年的基础上累计降低了13.45%,这相当于少排放了二氧化碳10亿吨以上。这个规模与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

11月25日,国务院又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虽然实现未来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但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将尽最大可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气候不断作出贡献。”解振华在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而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将来自低碳和低能耗的产品。

 

中国政府的努力

熊焰认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将继续是中国未来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就把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今年8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进程,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可能出台一部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未来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相当艰巨。长期来看,中国能源消费仍将稳步上升,短期来看扩内需过程中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而且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而国内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和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意味着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将有增无减。

对于这样的形势,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节能减排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说,科学技术将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万钢说,中国政府已就运用科技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目前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2011年至2015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提出我国依靠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近期、中期的目标,更好地统筹和指导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工作的开展。”

科技部还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煤利用技术、核能技术等。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