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环保
扎龙:丹顶鹤繁衍生息的家
· 时间: 2009-08-04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扎龙的农民王玉艳到自家玉米地时,看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正孤零零地站在田里。她拨打了电话“报警”。

两位民警立刻驱车赶到现场,并与扎龙自然保护区取得联系,得知这只鹤是人工繁育的,已走失两天,饲养员们正在着急呢……几番“说服”与施放善意,丹顶鹤终于放心地上了面包车,被送回了家。

头顶上标志性“一点红”而格外醒目的丹顶鹤,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居民,并且是“土著居民”。而在全世界现存的15种鹤里,扎龙拥有6种。从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有“鹤乡之城”美誉的齐齐哈尔乘车26.7公里,便可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鹤家“做客”。这个家大约21万公顷,乃一大片湿地,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沼泽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苇草肥美,鱼虾丰盛,是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很多古老物种的基因库,理想的栖息繁殖地,众多跨国飞行鸟类的重要“驿站”,290多种水禽水鸟、狼、狐、獾、兔等野生动物常年出没于此。1979年,这里建起了自然保护区;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而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国际湿地公约》),它被列进《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对丹顶鹤来说,一生的生存环境大多与湿地紧密相连,它们栖息在水草丰沛的湿地,以鱼虾、草根和其它水生生物为食,靠芦苇为屏障繁育后代,长腿、长脖子和长喙显然是长期适应湿地浅水生活而“设计”的。然而,近年来,其栖息地面临着日益减少、人类干扰日益增加的威胁。

 

丹顶鹤的饲养、繁育

如今,只有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生存着为数不多的野生丹顶鹤。根据近“5年丹顶鹤繁殖期野外调查”的统计结果,科学家们估计,扎龙湿地野生丹顶鹤数量在300只左右。

“如何加快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增长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文锋对《北京周报》表示,通过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并就地野化,增加其野生种群数量,是保护和挽救这一濒危物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扎龙自然保护区早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丹顶鹤饲养、繁育及就地野化研究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丹顶鹤种群。从1979年建区起,它便开始了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的工作,并逐渐形成散养种群,到现在,30年里人工繁殖丹顶鹤总数超过800只。经DNA检测,其基因与野生丹顶鹤没有什么差异。

与其它鹤类相同,丹顶鹤是警觉性最高的鸟类之一,不放过哪怕最微弱的声音或危险的迹象,尤其“感情专一忠实”和“一夫一妻制”,一般情况下一对鹤一经结成配偶,终身不再离散,若一只早死,另一只则不会再娶或再嫁,仅是孤单地跟着鹤群。它们择偶“条件”极为严格,从不会“近亲结婚”。雄鹤大都要选择比自己小一岁或两岁,而且又是不同父或不同母所生的雌鹤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双方“看上了”,就会对鸣对舞谈起“恋爱”,这套“过程”之后才能结为伉俪。

扎龙保护区通过两种方式开展人工饲养丹顶鹤就地野化工作。一是散养。每年的4到6月,是丹顶鹤孵化期。在春季,当人工饲养的丹顶鹤达到性成熟时,经过择偶,形成繁殖对,保护区将这样成对的丹顶鹤放到野外,不再笼养,让其自由生活”王文锋副局长介绍说,白天,饲养员给这些鹤投喂玉米和小鱼,当夜晚来临时,它们均回到苇塘去过夜……“整个冬季,这些鹤就这样度过。翌年春天,又要到野外去繁殖,但此时不再带养自己的‘小宝贝儿’了,而是将其叨走,使之独立生活,这些雏鹤再也不回到放鹤区,它们与野生不繁殖鹤一起生活,到秋季迁徙季节时,随野生丹顶鹤一同往南方迁徙,在没有人为干扰情况下,顺利地完成就地野化过程。”目前,散养繁殖种鹤已累计达到12对,每年新繁殖成活散养雏鹤10只以上。

另一种野化方式是“放飞逃逸”。为使丹顶鹤能够顺利实现野化,让它们个个保持比较强的飞翔能力,保护区从雏鹤能飞行开始每天都对其进行放飞训练,一个年龄段组成一个放飞群体,目前已有5个组群,共163只。这一放飞训练活动对游客开放,已形成齐齐哈尔市最著名的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慕名前来者15万人左右。

据王文锋副局长介绍,今后将进一步重点研究散养种群与野生种群之间的关系。“散养丹顶鹤在繁殖期也存在占领巢区的问题,如果散养的种群数量过大,就有可能影响到野生丹顶鹤的繁殖。”

“保护区要做好水文、鸟类、植被等常规监测工作,对扎龙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客观评价,使人工饲养丹顶鹤就地野化工作在多学科野外监测工作基础上进行。”王副局长表示,将通过加强对丹顶鹤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的野外观察以及对人工饲养并野化的丹顶鹤野外跟踪监测活动,对人工饲养就地野化效果进一步评估,为其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抢救湿地

1999至2002年,扎龙湿地及其水源补给地乌裕尔河等流域遇到大旱,7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只剩130平方公里有水。2000年“雪上加霜”——发生延续十几天的大火灾,芦苇连根燃烧,几乎摧毁了湿地的生态系统。2001年,有关方面筹措资金,应急调水,当年向扎龙湿地补水3500万立方米,保住了仍在萎缩的130平方公里湿地。2002年4月,调水工程于竣工,全年又向扎龙湿地补水3.5亿立方米……

从100年的水文记录看,此时嫩江流域和扎龙湿地并非处于历史上的干旱期。由此,专家指出,其干旱现象主要还是人为活动干扰造成的。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地方政府兴起大开发热潮:围垦湿地、围湖养鱼,保护区内大一点的水泡子都修建起围堤……再加上湿地周边和内部的沟渠、小土坝、道路和引排水等工程,完全改变了扎龙湿地水文系统和特征,破坏了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湿地“岛屿化”和生态环境“破碎化”,这又直接导致了水渠沿岸沼泽退化成干旱草甸,出现大片盐碱地,植物多样性减少退化,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珍稀鸟类数量急剧下降等结果。

而据测算,扎龙湿地良好生态所具有的蓄洪、降污、调节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产力等功能,可以阻止西部沙带蔓延东扩,对保护松嫩平原,不再重蹈其它一些平原日趋干旱和盐碱化的覆辙,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严重缺水等现象,给生活在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的繁殖带来了压力。”王文锋副局长指出,2008年5月中旬在丹顶鹤孵化末期,尚观察到80多只野生丹顶鹤集群活动未进行繁殖,“这种现象是罕见的。”11月,专家野外观察到一大群70只还未南迁的丹顶鹤,但它们当中仅有6只当年的雏鹤,今年的繁殖巢数量仅有不足20个,“可见野生丹顶鹤繁殖成功率在降低。”

今年,黑龙江加速建立扎龙湿地补水长效机制。省政府将每年拨付2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保护区所在的齐齐哈尔和大庆两市的政府各自匹配100万元,作为湿地补水基金,定期向扎龙自然保护区供水。按其缺水状况,今后每年将连续注水2.5亿立方米以上,彻底解决扎龙湿地的缺水问题。

 

为丹顶鹤让位

1958年为“支援东北农业”而主动从山东省的家乡到扎龙开荒的张长福,至今仍未改乡音。当年刚到时,他就见到了野生的丹顶鹤。50多年里,张家靠苇子(芦苇)和鱼虾卖钱过活。“现在想来,这是跟丹顶鹤在‘争食’。”

由于历史原因,扎龙湿地核心区内分布着13个自然屯1500多户常住人口。为生存而收割苇草、过度捕捞和把草原垦为农田等“吃资源”的行为,最终破坏了原始湿地的生态环境,每年都有大量水鸟经不起人类侵扰弃卵、弃巢飞走。

“原住居民需要生存,扎龙湿地也得保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1500多户搬出核心区,这样既能改善村民的生活,也可以保住这块生态价值巨大的原始湿地。”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长友认为,如果核心区居民迁出,保护区管理局对湿地实行统一管理,每年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就可以在这里安全地栖息。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已编制完成生态移民方案,将于近期实施。

“我其实也想搬到‘好地方’,我们全家等着呢。”张长福坦言,最近几年环境不断恶化,芦苇长势不好,这项收入越来越低。

不少“老住户”说自己很理解“为什么让搬家”。不过有些人表示“合适了就搬”。

在2007年已把学生迁出湿地的赵凯小学,其墙壁上仍写着“爱鸟光荣,护鹤有功”的口号。很多家长正期待着有一天能走出沼泽,过上新的生活。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