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社会
定格的背后:一个城市的变迁
· 时间: 2009-07-02 · 本刊记者 陈姌

从1965年进入照相馆到1995年退休,王炳慈在真美照相馆工作长达30年 (陈姌摄)

1947年,当年仅13岁的王炳慈离开老家山东文登,跟随“闯关东”的父辈来到哈尔滨定居时,他未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哈市老字号——真美照相馆的首席摄影师,通过镜头感受并记录下这座陌生而又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经历的变迁。

从50年代初开始学习摄影,1965年进入真美照相馆,到1995年退休,王炳慈长达几十年的职业摄影师生涯跨越了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的时代。“我的工作经历很难得、很有意思。有时跟别人说起,就像讲故事一样。”王老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看来,选择摄影这个行业是选对了。”

 

令人自豪的职业

初到哈尔滨,王炳慈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当地一所学校学习,并逐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完成初中学业后,就业成为他的首要任务。

“当时也没有什么工作可以找。我本身对照相感兴趣,所以就去学照相了。”他回忆说。

1951年,凭借在中央大街中生商场摄影部学习到的摄影技术,王炳慈被派到佳木斯团市委摄影部工作,随后又在佳木斯国营摄影场工作。摄影内容从幼儿百日照、满月照、生日照到普通证件照、会议集体大合影、风景等,可谓包罗万象;其摄影水平也在工作中逐步提高。1960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被保送到位于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服务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深造摄影技术并补习文化知识。两年后,他留校任教,专职教授摄影技术。1965年,学校迁出哈尔滨市,王炳慈便进入真美照相馆下属的恒茂祥照相馆工作,主要负责拍摄人像。

“现在科技发达了,数码相机普及了,连手机都能照相了。但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几十年前,照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稀罕事,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王老感叹道,“除了普通证件照以外,只有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结婚这样的重大场合,人们才会走进照相馆拍张全家福或个人照留念。有些偏远地区甚至连照相机都没见过。”

1957年,哈尔滨市在公私合营后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家”照相馆——真美照相馆、三友照相馆、哈尔滨摄影社和松花江摄影社。甲级照相馆由于摄影和修片技术高、照片冲洗效果好,价格比普通照相馆要高一些。比如,普通的三连张证件照收费五角钱,比其他地方贵五分钱。

王老说:“我们的大照片右下角都会印上‘哈尔滨真美照相馆’字样。很多人就冲这个来的。看到顾客取片时兴高采烈的样子,工作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为人民服务

1966年后,时任真美照相馆经理的王炳慈每年都会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和几名同事一起带着全套摄影和冲洗器材“送服务到一线”,为生活在偏远农村、林区和矿区的百姓照相。由于条件艰苦,他们经常自备干粮,搭乘各种交通工具,日夜兼程地奔赴目的地。

发生在伊春林区的惊险一幕使王炳慈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他和同事们完成了摄影任务,正乘坐林区运送木材的小火车准备返回哈尔滨。没想到捆绑木材的绳子突然断裂。不仅木材顺势滑落,连小火车的刹车系统也出现了故障。情急之下,有人提议跳车保命。但幸运的是,小火车及时刹车,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王老坦言,“送服务到一线”不是硬性规定,也没有任何补助或物质奖励,凭借的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情。几年间,他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黑龙江省,最远曾到达大兴安岭地区。

 

平平淡淡最是真

70年代中期,随着大批知识青年返城,真美照相馆的业务已经没有淡旺季之分。王炳慈和同事们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为上百名知青照相;“送服务到一线”也就此停止。几年后,拍摄婚纱照逐渐流行,王炳慈的主要工作也转移到婚纱摄影上。

“那时的婚纱照都是黑白的,不到30元一套,包括一张4寸半身照、两张6寸单人照、一张8寸全身照和一张手工着色的12寸放大照。姿势就是标准的肩并肩,服装就一套,不像现在的婚纱摄影店有很多服装和风格可以选择。”王老回忆说,“10个300瓦的大灯泡一开,来照相的新婚夫妇表情立刻就变得不自然了。作为摄影师,我必须调节气氛、调动顾客的情绪,抓住最美、最自然的表情。”

1986年,真美照相馆率先进入彩色照片时代。手绘的亭台楼阁背景板和色彩鲜艳的各种道具给摄影棚增添了一抹亮色;冲洗出的照片也比黑白照时期增强了质感与美感。王老说,人们的物质生活因为改革开放而逐渐丰富起来,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宽广活跃。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拍照时,拘谨、紧张的人越来越少,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人越来越多。

1995年,王炳慈放下手中的相机,过起了每天下棋、遛弯的退休生活。偶尔路过照相馆,他仍习惯性地驻足,欣赏橱窗中展示的照片。此时此刻,以前工作时的情景便会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或荣誉,王老的职业生涯看似平平淡淡。与摄影打了一辈子交道,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成千上万张面孔曾经在王老的镜头中定格,而他手里却连自己的一张照片都没有。然而,让他欣慰的是,当年哈尔滨四大甲级照相馆中,如今只有真美照相馆一家仍然在经营。

“照片能够最直观地反映时代特点,充满了时代的印记。照相馆是服务行业中的技术行业,分类更细致,竞争也更激烈。只有在人才培训、生产设备和思想观念上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王老如是说,“我自己虽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但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几十年来,自己亲手冲洗的一张张定格画面的背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市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工信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总体效果良好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4分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昨天表示,去年我国密集出台的汽车、钢铁、纺织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良好
美联储宣布继续保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上海世博会“最受热捧国家馆”出炉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