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和”气谈“心”
· 时间: 2009-04-22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佛教认为“一切为心造”,世界的一切现象,人们的一切的行为,均受“心”的支配,所以,只有把人心净化了,那么社会、世界才可能是净化的。“心,人生就好象是工厂,好的工厂都出产好的产品,所以我们把这个心管理好,就可以出产好的产品——幸福、快乐、欢喜。”星云长老说。

“论坛主题完全符合佛教义理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宗旨。”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大会上出乎许多人“预料”地用英语进行了演讲:“现今世界‘外物科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而另一方面由此引起的环境恶化、贫富悬殊、金融危机、冲突战乱、恐怖袭击等各种弊端也与日俱增。”他认为,这些不幸是因为许多人昧于苦乐之源,不知足、无善心等一切人心所致。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曾说“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而如来佛祖亦有云:‘造何业,得何果。’以及诸多经、论中所说,‘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我们要结合业果取舍的理论鼓励并引导现代的人们多行利他之善事。”班禅额尔德尼表示,通过佛学教典帮助人们纠正和消除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完善“内心科学”,“这是佛教徒在21世纪的光荣任务,为此,我们自身首先应该研习各种佛教经和释论,并做到心同佛法。”

这位年仅19岁的西藏活佛做出了表率与示现。班禅的“班”,是梵语pandita的略称,意为博学之士;“禅”的藏语意为大,因此“班禅”是“大学者”的意思。而班禅额尔德尼不仅天资聪慧,并且极其刻苦,学习的进度常常超出老师们的预期。“学习知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据新华通讯社报道,每天早晨8点半到晚上10点,都是其学习时间。“这还不算打坐的时间,此作息时间已坚持了10多年,我95%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他以轻松的语气自我介绍,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80%进行浩如烟海的佛经的学习,15%左右用于汉语、英语、书法以及藏语语法和诗学、藏医、数学等课程,也会参加“辩经”(藏传佛教喇嘛攻读经典的一种方式),在辩经法会上,同样要与辩论对手“拍巴掌”。

但崇尚学习的班禅额尔德尼并不打算“读死书”。“佛之妙法有二——‘教法’和‘证法’。”他解释说,“教法”就是师傅讲经,“证法”指自我修行,“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两者同样重要。”

在论坛期间,班禅参加了“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分论坛。其参加者大多是当今中国成功的企业领导人。他虽没有发言,却自始至终都在认真聆听、做笔记。“我希望能从企业家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管理学知识。”

 

应对“当代”

此次论坛,除了众多高僧大德出席以外,不少企业家和有关学者也悉数到场,共同探究企业面临的诸多“当代”问题。

国际金融风暴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在很多与会者看来,其缘由是贪婪引发的。

“我们能看到、接触到的都是过眼云烟,对此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能有贪婪的欲望。” 当年的奥运冠军、如今的企业家李宁表示。

可就企业家本身而言,似乎也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便出现很多竞争,从正面上说它是一个动力,可产生的后果又很可能是‘诸恶并作’。”香港凤凰卫视《智慧东方》主持人王鲁湘教授说。

“竞争为了什么,无非两个词儿——‘名’和‘利’,它们也不一定是为了个人的,中国人过去把其比喻成缰绳与锁。”楼宇烈教授认为,能够放下名利,并没有什么很玄妙的,即不为名利去做事,而是为了众生,“这就是一种‘出世经’,而出世入世,从大乘佛教开展以来,就不把它们看作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而是一个世界里面。”

在世界各地讲经说法50余年的一代高僧净空法师也指出,如果个体或团体都本位地紧抱自我的利益与看重物质利益上的得失,起心动念所选择的种种措施,恐怕都难以达到公平与公正,难以成就善业。

另一方面,追求基业长青,又应该是每个企业的目标。而事实上,千年寺庙常有,百年企业难得。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42年,一般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0—12年。“由此可见,许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夭折’了。”慧曼法师说,尽管寺庙与企业在组织目标实现方面有明显区别,但是成熟的寺庙丛林建制可以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值得借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他幼年出家少林寺、后成为高僧净严法师的弟子,不仅管理寺庙,还曾经代管过一个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扭亏为盈,并著有《佛门管理:有效解决企业九大难题》一书。

“在寺庙里,为了维护长远的共住与和谐,要有一个机制来做两件事:一、宣扬核心,保持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二、捋顺管理关系,以保持其畅通。”慧曼法师说,“这两件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佛教的世界观、共住的道德规范以及‘六和敬’思想。”

依据中国佛教协会谘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提交给本届论坛的论文解释,“六和敬”意味着“身和共住”(大家在一起住,共同生活,互相关怀照顾)、“口和无诤”(不起争论,不看别人短处,只看长处,以长补短)、“意和同悦”(法喜充满,彼此友爱)、“戒和同修”(共同修持遵守戒律,互勉共进)、“见和同解”(都具有正知正见,享受法益)、“利和同均”(不搞特殊)。

本届论坛上,环保这一“当代”命题也常被提及。“其实,在佛教等世界各大宗教中间,可以说最早提倡或者提倡得最彻底的,是一种环保的理念,即‘众生平等’,无论生命(人、生物等)或非生命(物质、环境等)。”王鲁湘教授说。

“佛教与科学”分论坛也很引人注目。“精神世界不同于物质世界,它无形无色,无法用现代科学仪器明显探测,传统科学研究方法也就力有不足。”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表示,佛教研究的对象涵盖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以精神世界的研究为主,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内在的无明,当这种无明破除以后,痛苦就会自然消失,快乐就会自然生起,这样得来的快乐是一种永恒的快乐,并不特别强调依赖外在的条件。“佛教是要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佛的《华严经》对宇宙人生真相有圆满的讲述,许多科学家也认为,它不仅是高等哲学概论,也是一部高等科学概论。”澳洲凈宗学院副院长钟茂森博士指出,佛法与科学常常是互相揭示、互相说明的。他仔细查阅了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等机构的有关文献,“近代科学在宏观世界的研究中,证实了《华严经》等佛经中所描述的许多真相。”

据钟茂森博士介绍,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们通过努力的探索,提出并逐渐完善了一个新理论——“弦理论”(String Theory),被认为很好地描述了宇宙现象和破解了相关谜底。这一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一维曲线在震动,就像吉他琴弦的震动一样,这根细线被科学家称为“弦”。“它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现代科学仪器所能观测到的实体,‘弦’只是震动或波动的代名词而已。”钟茂森说,震动产生粒子,震动愈剧烈,粒子的能量、质量就愈大,震动得愈轻柔,它的能量和品质就愈小。“科学家证明了宇宙完全是震动而产生的,由无数的‘弦’震动组合所形成,根本没有‘实在’的物质存在,这就是弦理论的核心。此结论跟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所说的‘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异曲同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