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河南抗旱保苗 水利设施建功
· 时间: 2009-02-17 · 本刊记者 金多优

 

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著名水利设施“红旗渠”在这场50年一遇的大旱面前发挥出重要作用。(石刚摄)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10年的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林州曾经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被誉为“人造天河”、“当代万里长城”,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人造天河”面对多年不遇的干旱,它的巨大功能被重新挖掘利用。

家住姚村镇申家岗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多亏了红旗渠,要不今年肯定绝收!“她家的三亩地已经全部浇灌了一遍,土质踩上去非常松软。由于地处红旗渠下游,申家岗村的1200亩农田全部靠红旗渠水灌溉。更为可贵的是,由于红旗渠水每立方米只需5分钱,灌溉一亩地需要150多立方米水,这里的农民浇灌一亩地的成本只有八元钱左右,不会增加农民种地的负担。

旱情发生以后,为保障红旗渠水源充足,当地政府千方百计从山西等地调水,同时启动南谷洞水库2000万立方米的储水,将红旗渠引水量由往年的1.5立方米/秒加大到4立方米/秒,为林州市小麦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据了解,截至2月中旬,林州可浇灌的44.9万亩麦田中,返青水已浇38.6万亩,其中29万亩是靠红旗渠分流的农业用水浇灌的。

相对于地处红旗渠灌溉区域的幸运儿来说,林州一些偏远山区出现了浇水难的问题。林州市共有小麦受旱严重面积6万亩,重旱面积5万亩,这些灾情大多发生于红旗渠无法覆盖的山区。

进入2月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的出现两次降水,尽管水量不大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并使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减少了2500万亩,也为部分地区浇水保苗争取了时间。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本月中下旬我国中东部有望再次出现将雨。对于那些苦苦耕作在土地上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他们最期盼的消息。然而要彻底缓解旱情,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