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开放、合作:广西发展的主旋律
· 时间: 2008-12-01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08年10月23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在广西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模特在展示一款新型手机。(周华)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制区将迎来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日。

“按照制订的到2020年中国实现总体小康的宏伟目标,广西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主政不久的郭声琨感到了身上的重任。

据郭声琨透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广西的GDP排第17位,人均GDP,排第26位。2007年,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240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近61%。

位于南部地区的广西,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2007年末,广西总人口500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1万,占38.4%。广西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至今农业人口的比例高达80%。

幸运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水平日趋提高,广西这个长期欠发达的地区,正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有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广西经济总量(GDP)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2007年广西GDP增长15.1%,增幅排在全国第6位。

“加快发展依然是广西最紧迫的任务。”郭声琨对广西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仍不感到满足。

广西2007年提出了“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力争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2006-2010)的规划目标。

为此,广西提出到2010年末,培育出食品、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机械、电力等七大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

“建立壮族自治区五十年来,广西没有发生过民族纠纷事件。” 2008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成为了广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马飚介绍,到2007年,广西共有少数民族官员近41万人,占全广西官员总数的36%。全区12民族自治县和58个民族乡的政府“一把手”,全部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开放的前沿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这一自由贸易区将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带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这一切得益于广西特有的地缘优势。地处南疆的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之间惟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是中国走向东盟最便捷的门户,双方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从广西首府南宁出发,陆上可直达新加坡和越南河内,海上可直达马六甲海峡。

据马飚介绍,未来5年内,广西将投入约3000亿元建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打造连接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到2012年,广西将实现与周边东盟国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动脉的全面贯通。

“按目前的进度,广西将在三五年之内实现从‘神经末梢’到‘国际枢纽’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将广西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的目标服务。” 广西交通厅厅长黄华宽说。

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而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是广西首府南宁。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广西寻求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08年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的短短4天时间里, 共签订国内外合作项目352个,总投资额1000多亿元人民币。

据广西商务厅公布,2008年上半年,东盟国家对广西投资迅猛增长,实际到位资金7936万美元,同比增长4.6倍。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近64亿美元,其中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突破22亿美元,占同时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多。

另据广西商务厅介绍,从2003年到200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增长了3倍;东盟在广西的实际投资额增长了1.8倍;广西在东盟的实际投资增长了5.4倍。

 

投资热土

2006年3月,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发展机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运而生。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一最大海湾(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湾顶(北面)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由辖区内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组成,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 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50多万。

2008年1月16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定位是,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四个城市的发展以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相对的配套工业要靠广西其他地方,它们是前沿和后方的关系。”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杜平解释说。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如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成长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6%,体现出率先发展的态势,未来三年内,它的经济总量要超过全区GDP的33%以上。” 郭声琨表示。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瑞贤透露,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形势下,2008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远高于全国和广西平均水平。其中,GDP达993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增幅比广西平均高出4.5个百分点。

另从广西南宁海关了解到,2008年1-10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进出口额近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

陈瑞贤还透露,广西决定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专门用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0亿元相当于广西2008年支持全广西40多个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的两倍,这充分体现了广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决心和气魄。” 陈瑞贤说。

“我们还要加大开放合作,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北部湾经济区。” 郭声琨表示。根据规划,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形成石化、冶金、轻工食品加工 、电子信息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

2008年5月29日,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这是中国第六个、西部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建设2.5平方公里。

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前,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其中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12月封关运作。它的发展目标是,为东盟产品进入中国提供免税的加工基地,力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和资源配置枢纽”,进一步促进广西北部湾港口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体现。”陈瑞贤表示。据他透露,2008年,广西将安排本级财政专项资金4.45亿元,用于支持钦州保税港区的相关项目建设。

 

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作为后开发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发展潜力较大。

谈到广西北部湾所拥有的资源,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樊纲有着更为深刻的看法。他认为,沿海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沿海地区就应该创造更多的产值和就业机会,并养活更多的人口。中国沿海地区已有经济圈中,广东省境内的“珠三角”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已经获得很好的发展,已北京、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正在快速发展,而正在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充分,因为这可以解决日趋扩大的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看来,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之后,广西北部湾将会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

“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很好,它处于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的交汇处,既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也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战略要道,既能承接东部带动西部,又能推动东中西共同合作发展。所以它应当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厉无畏解释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相关报道:
· 广西:发展和环保并行 [2008.11.26]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