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教育
西藏第一所大学:走过50年
吕 翎 · 时间: 2008-10-23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2001年3月,堆龙德庆县东嘎镇的尼珍(左)和波密县水电局的次西(右)在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翻阅有关西藏的资料。 (陶明)

1960年,13岁的穷苦喇嘛丹增走出藏北草原深处的一所古寺,行程近3000公里,跨入位于西北地区古都陕西省咸阳市的西藏民院大门。他的同学中,少则十二三岁,长则年近四十,有的是刚放下牧鞭的农奴孩子,有的是县级领导干部。学生们有的在攻读大学课程,有的却还在学习小学课本。

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不会讲一句汉话的丹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从西藏民院顺利毕业后,他又进入中国著名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丹增进入《西藏日报》从事记者工作,后来成长为西藏自治区政府的一名高级领导。

“我原是藏北草原的一名小喇嘛,这所学校是我人生的重要一站,我的事业从这里开始。” 回忆起往事,作为校友的丹增深情地说:“我并不是西藏民族学院的高材生,我对母校也没有做出太多的贡献,但我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一刻也没有改变过,犹如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一样永远无法改变。”

2008年10月5日,西藏民族学院举办了隆重的50周年庆典活动。该校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政府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它的创建,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高等学校的历史,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始。

 

“面向西藏、服务西藏”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百业待兴的西藏,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西藏本地的干部。可是,西藏当时人民政权尚未建立,政治环境十分复杂,经济状况极端落后,不具备办学的条件。

1957年3月,为培养西藏当地的民族干部,中国政府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将大批藏族青年干部送往内地培训。经过一年多的筹建,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在距离西藏千里之外的陕西咸阳正式开学。1965年7月1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院有近一半生源来自西藏,毕业后绝大多数向西藏输送。在走出校门的3万多名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各级领导干部。

“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始终是西藏民院的办学宗旨。半个世纪来,西藏需要什么人才,西藏民院就培养什么人才。

  1959年9月,西藏公学开办藏语文专修班,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专科专业,它成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个标志。

  从1960年起,西藏公学开始培养西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1963年西藏公学成立专业系科,办学方向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后,西藏民院加快系科调整和专业建设工作。1977年在藏语文专业招收本科生班。1979年,语文系招收汉语文本科班,开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批现代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

 

“学校是人生的重要一站”

目前的西藏民族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并重,文、理、经、管、法、医、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现代高等民族学校,拥有7个二级学院和3个系,设有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31个本科专业和一批高等职业技术专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达1万人。

据西藏民族学院宣传部部长狄方耀介绍,该校藏族学生所占的比例大约为47%。 由于藏族学生很多来自于农牧区,家境不是很好,他们每学年的学费大约在三千元,这只相当于全国高校平均学费水平的一半左右。此外,考虑到藏族地区的教学水平相对落后,西南民族学院对藏族学生采取了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例如英语分为四个层次教学,高等数学分为三个层次。为了各民族学生互相促进,学校实施的是混合编班方式,藏族学生并不单独编班。

狄方耀还告诉记者,西藏民族学院在采用全国大学生通用教材的同时,还针对藏族学生编写并开设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课程,例如西藏历史、藏语文、高原医学、藏族传统体育等。

现在就读于西藏民族学院计算机系的藏族学生索朗说,他的爷爷、父亲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前辈的精神激励着他,为此他十分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时日,希望将来像前辈们一样,为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出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未来目标

建校早期,西藏民院的教师和干部,主要来自于响应党的号召,曾参加解放西藏、进藏参加工作的解放军以及全国各地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等。随后,为了充实力量,又采取选调、留校等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校毕业生来校工作。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达到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目的,西藏民院连续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引进和稳定高学历人才来校工作。

2003年,国家教育部确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对口援助西藏民院,2007年又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高校。

如今,西藏民院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2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3人,两项合计183人,占教师总数的38%。现有教授19人,占教师总数的4%,副教授114人,占教师总数的24%。

为了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学历层次,学校内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备德才兼备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行中青年教师例行学术报告制度,并作为考核和晋升职务的条件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活动,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研讨班等,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术团体,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西藏民院图书馆现有总面积14821平方米,分为老图书馆和新图书馆,其中老馆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4404平方米;新馆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10417平方米。图书馆具有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中心和数据制作中心,设有藏学图书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外文阅览室等13个阅览室和专家研究室,阅览座位和自习座位有2500个。

  西藏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达到了100多万册,其中纸质书刊为80多万册,电子资源为20多万册。特色资源建设是西藏民院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个重心工作,经过50年来的积累和努力,现已逐步形成了以藏学、民族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1992年,西藏民院图书馆建立了“藏学情报资料中心”,主要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收集、提供藏学情报资料,并开展相关资料的二次加工和调研工作,为高层次的研究工作提供专题文献信息服务。目前,藏学资料中心收藏有藏学图书20000多册,其中藏文图书16000多册,汉文图书6700多册。

院长刘洪顺对西藏民族学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西藏正在加紧实施“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要全面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新形势新任务给西藏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西藏建校历史最长的一所高等院校,民院必须肩负起光荣而神圣的历史重任,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西藏民族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文理并重,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民族大学,成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的民族教育基地,成为面向西藏,服务西藏,让人民满意的西藏民族高等学校”。

“只有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生机与活力。” 刘洪顺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