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解密国家公务员局
吕 翎 · 时间: 2008-08-27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在拥有800万公务员的中国,直到一个多月前的2008年7月22日,才真正有了管理公务员的专门机构--国家公务员局。这个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得以产生的新机构,自一宣布成立就受到了外界的格外瞩目。

身兼国家公务员局局长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组建国家公务员局,是为了加强公务员管理,进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据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介绍,国家公务员局为副部级单位,隶属于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由原人事部和原社会劳动保障部合并而成)管理,内设5个机构,分别是综合司、职位管理司、考试录用司、考核奖励司、培训与监督司,覆盖公务员事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由原人事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分人员组成,人员编制为60人。

尹蔚民在7月22日国家公务员局成立大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公务员局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有4项: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规范行政奖励表彰工作。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公务员的待遇和地位日趋提高,每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已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都在100万左右,而招录的职位仅1万余个。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此后,全国各地自上而下逐步开始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概念也逐渐被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所熟悉。而在此前,公务员在中国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干部。

中国国务院当时提出的目标是:“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然后再逐步加以完善。”。

自1994年起,逐步推出的措施有:建立“凡进必考”的考录制度,严把公务员准入门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开等。

“如果按制度建设来分阶段的话,1993年的《暂行条例》和2005年的《公务员法》是进入公务员体制以后两个重要的分界点。”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认为,根据《公务员法》,中国将公务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党政机关外,人大(立法机关)、政协(议事机构)、民主党派机关也都进入到公务员的系统当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认为,《公务员法》可以说是公务员管理的“宪法”。自2006年元旦开始执行的这部法律,把公务员分成三大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

“可以说,上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办事员全部包括在公务员的范围内。”参与草案起草的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认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认为,国家公务员局的成立将公务员群体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管理,不仅层次更高,也遵循了分类管理的原则,可以预见,公务员的管理将更为科学。

公务员局和原人事部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原人事部当时管的是三支“干部”队伍: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而现在新成立的国家公务员局只管公务员,“单一地管公务员的事务,那样就能更专业化了。”刘俊生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认为,国家公务员局是一个总体性的规划部门,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级别的人才,什么结构的人才,可以做一些非常精确的统计,这就使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向战略规划调整。

有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局成立后的任务并不轻松。公务员法实施中的一些“硬骨头”,如公务员分类管理、职位聘任制管理、公务员能力建设等,正等待着这个新机构去“啃”。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家公务员局并未涵盖公务员管理的所有职责和所有环节。如公务员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公务员工资管理,就不属于该局的职责范围。这些还需要在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的框架下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介绍说,美国的公务员局相对比较独立,是一个较为严格的执行机构,因为美国的相关管理公务员的法律就有十几个,规定得很细,比如工资法、奖惩法、考试法。议会立了法,公务员局只是执行机构,另外还有外部机构监督它的执行。薛刚凌认为,根据国际经验,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局也应当是一个执行机构,这将更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依法管理。(可不翻)

“公务员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公务员局的成立,标志着公务员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尹蔚民表示,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公务员管理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主要体现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将得到进一步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公务员选拔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体系将不断健全。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