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南海Ⅰ号”:廿年一觉沉船梦
吕 翎 · 时间: 2008-03-12 · 陈飚 徐卫

“南海I号”沉箱出水的瞬间。 摄影 张健文

“整整二十年,我们一直在为打捞这艘沉船进行着技术方面的储备,不敢贸然行动。”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崔勇说,“它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神秘古船现身南海

中国南海海域与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吸引了无数国际“探险者”前来寻宝。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海洋探测公司3名队员在荷兰海事博物馆的一份旧报上发现:一艘名为“YHRHYNSBURG”的18世纪东印度公司轮船载着6箱白银、385.5吨锡锭在中国广东阳江的南海海域发生海难,沉入海底,但报纸没有说明沉船的准确位置。

旋即,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向中国文物局提出打捞沉船的申请。中国方面决定和英国公司合作打捞,指定广州救捞局参与。此次打捞工程辅助船“南天顺”的船长陈保进清晰地记得,1987年8月份的一天,声纳仪器颜色突然变深,“水下肯定有东西。”潜水员潜到水下后,因为淤泥太厚,没有获得任何发现。为节约成本,英国人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入海中,结果“一爪子”下去抓上来200余件精品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等,特别是一条具有异域风格的长约170厘米、做工精细的鎏金腰带震撼了所有在场人员。这一抓,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心疼。“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着一个开始。”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俞伟超将这艘沉船命名为“南海Ⅰ号”。

但是,接下来英国人的行动却引起我方人员的高度警惕。陈保进说:“他们开始只提出打捞装有白银的船只,后来用抓斗却抓出了瓷器、中国古钱等文物,我们就意识到不对劲,就拒绝为他们打捞,并上报给国家,和英方解除了合同。”

由于当时中国水下考古刚刚起步、资金也很有限,一直到1989年,中国考古队才得到了日本某考古研究所资助,并与日方组成了“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由于技术问题,1987年发现沉船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开始对“南海Ⅰ号”进行新一轮的勘察。他们先用声纳仪器进行扫测,在可疑区域投下浮标。当时还是考古队员的张威沿着水面浮标绳拖坠下来的定点标志,潜入水下。在黑暗的海水中,他只能依靠被海水放大的呼吸声和吐出的气泡位置,感知方向和同伴之间的距离……“突然,我感觉手碰到了一个凸起物,表面很粗糙,但不是礁石。我用自己的手臂量了量,大约高出海床30厘米。接着,我又摸到了一块硬物,感觉像是一片船板,这时我断定那块凸起的东西应该就是沉船的凝结物。”张威这样描述。与此同时,日本队员采集到了一片白瓷碎片,经过与1987年出水瓷器相对比,可以肯定是“南海I号”沉船上的遗物,由此确定了沉船的大致方位。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揭密南海Ⅰ号缘何“无价” [2008.03.12]
· 十里银滩“水晶宫” [2008.03.1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