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科技
数字视觉创意在中国
吕 翎 · 时间: 2008-01-10 · 本刊记者 魏尧

视觉中国的创始人雷海波

雷海波与视觉中国

雷海波今年才将年满34周岁,然而在中国视觉创意领域,尤其是数字视觉艺术领域,他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2000年雷海波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留京,并没有选择专业对口的艺术领域,而是毅然创建了日后中国最大的数字创意产业门户网站--视觉中国(www.chinavisual.com)。

在中央民族大学求学之前,雷海波曾在一所并不出名的电子工业学校学习计算机,获得初级程序员证书,这使得他在数字艺术上有了先天的基础。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国画班之后,他长期参与社会活动,其中“艺术化生存”系列活动对社会的关注使得他被国内诸多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基本上从那时起雷海波就显示出他的创意能力和组织魅力。

随后的几年里,视觉中国网站迅速发展,从一个单一的数字视觉网站发展为拥有设计网、摄影网和时尚网,产品包含行业服务信息平台、展会平台、论坛和博客、设计图片库等的综合性数字创意门户网站。

2006年9月,美国著名数字图片服务商UIG集团对视觉中国投资1000万美元,使得雷海波创建的网站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国际集团大额投资的视觉设计类网站。随后,UIG集团同国际图片巨头GETTYimages联合投资中国的图片交易平台网站,成功投资控股北京汉华艺美图片有限公司,使得国内最大的媒体图片服务商CFP与GETTYimages在中国的创意图片商华盖创意(getty images china)成为视觉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将其产业平台推向中国的商业图片市场。

随后,视觉中国基本上承办了在北京举行的最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展会和论坛,在业内和数字视觉院校奠定了国内老大的地位,而视觉中国网站有效的商业发展也成为同行学习和视觉青年们膜拜的对象。

 

中国视觉创意的未来

目前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除了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普通高校也开始开设诸如动漫、视觉艺术等专业,作为整个产业的未来,视觉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得到了更多方面的重视。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CG行业杂志《数码设计•CGWORLD》在2007年11月开动了“炫动中国-2007全国CG精英讲堂”活动,分别在北京、天津、保定、长春、大连、无锡、重庆、成都、深圳、青岛等全国10省市,22个艺术院校进行巡回演讲活动。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国内并不缺乏。与十年前相比,国内的视觉艺术教育和培训环境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今日视界的黄健明认为业内新人和正在学习和培训的人才赶上一个好的时候,与十年前相比,大的气候、整个市场的环境要好很多,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植也越来越彰显其优势,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比例会越来越高。

不过对于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黄健明依然认为面临的压力较大,他说:“不管是院校的还是自学的还是上了培训班的,对于年轻人来讲,确实很难啊。对于这么一条,要把自己摆正位置,你要有坚定的毅力和坚持,你才会换来更好的明天。”

而《数码设计•CGWORLD》杂志总编郭光认为,从事视觉创意行业必须具备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要热爱这个行业,要有一定的志向与志气。因为中国的这个行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步的阶段,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像国外那样成熟的理想状态,所以拥有饱满的热爱之情是相当有必要的。

其次,还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素质,要从事创意产业,没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是绝对不行的。而这种素养并不是一日或一月就可以培养的出的,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与熏陶过程的。最后,好的创意就需要有好的技术来实现。技术最终决定创意是否能实现,决定成功与否,决定最终价值。

在行业大环境改善和教育培养的发展下,中国视觉创意的明天充满光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