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达到目标
“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各基层监管人员严格依法照章办事,不仅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而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企业发展,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解决了很多过去需要花上一两年才能解决的问题。”11月30日吴仪在广东检查完之后说。
李长江介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加强了违禁农兽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整治,收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499吨。对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及农贸市场加强了专项抽查,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监测范围。
在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到96.3%,统一规范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98.7%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地还普遍把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方面,制定了流通环节食品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的相关规定。县城以上城市食品市场和超市建立索证索票的比例达到94.5%,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建立台账率达到89.4%。明确了乡镇所在地、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处理的规定,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1.9万户,加强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
在餐饮消费安全整治方面,县城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比例超过80%,所用的生猪肉99%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在药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批准文号清查基本完成。强化药品生产动态监管,向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特殊药品等企业派驻了监督员。建成了全国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取缔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加强了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建设。严打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查处违法案件28万多件。加强违法广告监测,虚假违法广告大大减少。
在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开展了定点屠宰企业的清查整顿,并逐一登记建档。完善了生猪畜禽屠宰信息系统,全国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了99.1%,乡镇定点屠宰率达到88.6%。
在消费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对食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费品,制定了召回规定。
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对食品、农产品、玩具、灯具、小家电等重点进出口商品加强了检验监管。加快关检通关单联网核查建设,严厉查处进出口逃漏检。
“我们努力消除整治盲区,坚决消灭监管死角。落实责任追究,对在整治行动中失职渎职的要严肃查处。”李长江说。
将建立长效整治机制
11月30日,吴仪在广州表示,结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启动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要努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涉及食品、重点敏感消费品的安全和检测标准,应当借鉴国际标准尽快加以完善。
“所有出口商品都要纳入监管范围,所有出口商品都要按照进口国的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所有关系人身健康安全出口产品的设计都要进行再审查。”吴仪说。
为此,吴仪指出,加强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商品的监管。一是要将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商品的出口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建立质量档案,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加强日常监管。二是要加大出口查验力度,对重点敏感商品要增加查验比例与频次,防范出口风险。三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法定检验商品目录,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吴仪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加强边贸商品管理。“圣诞节、新年即将来临,这段时间尤其要加强对出口食品、食物用具、玩具、灯具和小五金等商品的检验监管工作,坚决堵住不合格商品出口,把提供优质放心的节日商品作为树立中国商品形象的机会。”吴仪说。
吴仪还指出,要严厉查处逃漏检行为。“少数出口企业逃漏检,不仅使一些不合格商品流出国门,还扰乱了对外贸易秩序,损害了国家形象,必须严厉打击,坚决查处。”
吴仪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报检、报关的衔接与协调。
吴仪指示有关部门,年底前检验检疫和海关必须做到联网核查。口岸各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外经贸、港务、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监管信息沟通联络机制,及时通报信息,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研判、处置。对报检、报关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资质条件、从业标准和经营管理的规范要求,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违法记录公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