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前岗村:从贫困中走出的“新农村”
陈姌 · 时间: 2007-09-28 · 本刊记者 吕翎

 

洁净亮堂的砖瓦房,规划整齐的柏油路,蹲坐在街头巷尾带着丰收的喜悦摆弄玉米棒子的农民,这是记者在河南省浚县白寺乡前岗村看到的情景。很难想象,短短几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年人均收入仅有1300元的贫困村。

2002年以前,前岗村还是一个严重缺水的贫困村。当地的民谣这样形容这里的地貌:“岗上和尚头,沟内无水流,涝天出涧水,旱季裂地口。” 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前岗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旱涝年年有,五谷不保收。”的局面,

是什么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让前岗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家家安居乐业的“公青示范村”?记者通过与前岗村村委会贺主任交谈了解到,从2002年开始,河南省团省委派遣工作队进驻前岗村,先后投入96万元和26万元用于实施“公青饮水工程”和建设“希望小学”。2006年3月,团省委启动实施了“河南省百村建设行动”,以100个青年占主导,团组织健全的“联系村”为重点。前岗村,被定为团省委10个重点联系村之一。

贺主任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建设,前岗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1300元增长到3000元,村里破旧的民居完全改造为统一规划的砖瓦房,全村铺上了柏油路,来往与县城之间的公交车业直达村口,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岗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说,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和小学,引进的远程教育技术让教师和村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村外的世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

村民贺文武经营着一个不大但商品齐全的店铺,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店铺是“万村千户”市场工程农家点中的一员,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和供应商。如今一万元的年收入让他可以一边惬意地经营他的小店,一边安心地带着小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在一家姬姓青年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干净整洁的厨房,他说,这得归功于沼气灶的普及。在前岗村,现在90%的家庭都用上了沼气灶,保证了一年四季灶火不断。

在谈到他的家庭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他一家四口目前耕作着13亩土地,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而每亩地因此而产生的费用不过二三十元。他们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能够到附近的开发区打工,当天去当天回,非常的方便。

他还对如今前岗村的医疗保障非常的满意,他说,每人每年缴纳10元的费用,家里的医疗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他最多曾经花费400元用于看病,通过医疗保障体制,最后报销了300多元。

村委会贺主任表示,虽然在团省委的帮助下,前岗村已经基本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是村里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要想真正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需要全村尽快实现自己造血,发展村办经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