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社会
满城尽带爆竹声
· 时间: 2007-03-05 · 本刊实习记者 曾文卉

德国女孩Ricky今年首次在中国度过了春节假期,亲身经历了中国年。她对北京过年期间燃放的烟花爆竹印象十分深刻。“非常美丽。”她说。在德国,人们只在12月31日燃放焰火,迎接新年。在中国,从初一到十五,天天都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并且常常持续很久,蔚为壮观。

烟花爆竹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它还具有深刻的内涵。中国春节的风俗里面就不可或缺地包含了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项内容。传说中,“年”这种怪兽正是因为惧怕烟花爆竹的声音和火光才被吓走,从此再也不敢骚扰当地居民。此后,人们每年都要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迎春到”逐渐成为一项中华民族的传统。

然而,1993年至2005年,北京等许多城市却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人发明了烟花爆竹,为什么要禁放?”Ricky问道。

这还得追溯到许多年以前北京市燃放烟花爆竹时的情景。当时,肆意燃放烟花爆竹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年春节都会有许多市民因一时疏忽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致伤致残,导致严重人身事故。这和当时烟花产品质量低劣,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未受严格控制和管理也是分不开的。许多威力较大的烟花爆竹在街道等公共场所肆意燃放,给公共财产和行人汽车带来了损害。另外燃放烟花爆竹也造成火灾增多,危害较大,因此自1993年起北京市政府严令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在禁放政策刚刚开始实行的前几年,市民们还能尽量做到遵守政策,北京市区的确听不到爆竹齐鸣的声音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怀念过去过年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热闹气氛,自2000年春节开始就已经有一些市民不顾政策,私自燃放烟花爆竹。

直到2006年春节前夕,北京市终于出台政策,取消禁令,明确规定五环之内允许限定时间(初一到十五)限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公共场所,包括幼儿园,医院等相关区域不得燃放。市政府尊重民心民意,同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尊重民风民俗也是打造人文奥运的题中之义。

于是,北京城又开始热闹起来了。今年,人们在烟花爆竹声中送走了狗年,迎来了猪年。然而,不可否认,重新开始燃放烟花爆竹,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首先是不少市民不顾规定,公开在街道燃放威力较大的烟花爆竹,直接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危害;其次,容易引发火灾,另外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并且会留下很多垃圾,给环卫工人增加不少工作量。此外,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的确有许多人因为疏忽而致伤致残,甚至殃及生命。据统计,北京今年春节期间因不规范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114起,造成125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春节一周110报警服务台接报关于燃放烟花爆竹不当而引发的火灾类警情和造成人员伤亡警情较平日有所上升。

那么,是否应该重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呢?

“燃放烟花爆竹真得能够制造气氛,让春节变得更加美丽,绚烂,也代表着一个好兆头。”Ricky说道。

“过年就干这个,不然干点什么?“一位北京居民这样说道。“虽然说是禁放,但是你越是禁止,人家越放。禁放只能起到逆反效应。”

由此可见,尊重民俗,允许民间燃放烟花爆竹才是民心所向。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也陆续对烟花爆竹燃放“禁改限”。配合“限放政策”的出台,北京市政府也更加注重加强管理,以尽量减少危害和损失。一方面从源头抓起,在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严格管理,实行相关的标准,对烟花爆竹的生产严格把关,尽量选择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安全危害较少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另外,对民用烟花爆竹进行区分销售,防止威力过大的爆破品,军用炸药流入市场自由买卖,因此必须取缔非法烟花爆竹销售点。

另一方面为了使政策到位,北京市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如播放电视公益广告,给市民发送手机短信,多做宣传,从而转变市民观念,提醒市民增强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杜绝市民在来往行人和车辆较多等公共场所燃放烟花爆竹,在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多注意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减少火灾隐患。北京警方还特别提醒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时互相礼让,要在法定时间,法定地点燃放法定品种。不在禁放点(文物保护单位;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油气罐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场所和其他重点消防单位;输、变电站设施;医疗机构;幼儿园;敬老院;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的其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周边燃放,不燃放礼花弹等超标烟花爆竹,不向人群、车辆、建筑物抛掷烟花爆竹,不在酒后燃放。

“只要不在大街上燃放,燃放时小心些,烟花爆竹还是很美的。这是中国的特色,这种习俗理应得到保留。” Ricky 说道。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