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环保
谁谋杀了白洋淀?
· 时间: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吕翎

 

管理体制的弊端

武汉大学教授、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吕忠梅认为:“白洋淀问题其实是管理体制问题。”她表示,目前的水管理体制严重违背了水的自然属性,条块分割,地域分割;政出多门,重复管理;各部门都对水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的机制。实际上是有权无责,有利益时相互争夺,有责任时相互推诿。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助于水体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白洋淀管理处处长李清禄也表示,早在七年前,当地就曾成立过一个负责白洋淀综合管理的部门,包括管理白洋淀周边水利工程、执行省防汛指挥部的调水计划、分配淀内水资源、征收水费和水面使用费、编制白洋淀治理和开发规划,以及监督防止淀内污染等工作,这就是目前的白洋淀管理处的前身。

目前白洋淀管理处除了只负责管理白洋淀周边的30个引水闸,并没发挥其他的管理作用。记者从当地了解到,现在也并没有其它机构具体来负责整个白洋淀水域管理。各个码头只设有安排游客游览的售票点,分属不同的县市。

“白洋淀治理的根本,在于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统一管理的机构和管理办法,光靠补水或者治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李清禄说。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确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区域管理模式。但是事实证明,水污染控制的区域管理体制因不符合水的生态规律,其管理效率与效能是难以实现法律设定的目标的。区域管理无法解决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岸上与水体等各种利益的协调问题,最终会使下游成为直接纳污场。

对此专家建议,应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选择流域管理和集中管理的模式。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安全保护等纳入一体化轨道,由统一的机构进行全流域的管理。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4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