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南部的荔波县有一半以上地区被森林覆盖,在它南部的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92%。是目前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提起喀斯特地貌人们常常想起的是南斯拉夫的喀尔斯特高原,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亚德里亚海岸带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斯拉夫语原意为“荒凉的缺水之地”。而茂兰喀斯特森林是中国亚热带乃自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分布十分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世界著名喀斯特学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博士1986年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曾说: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
独特的景观
在茂兰,地表虽也是山坡陡峭、基岩裸露、怪石嶙峋、土壤极少,岩石裸露率在80%以上,其上竟生长着2万公顷郁郁葱葱的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因而又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与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有着天壤之别的是,这里的树木显得矮小纤细而茂密,有的胳膊粗细的树干却有130年左右的树龄。树木的根系多生长于石沟石缝中零星停积着的腐殖土上。
森林滞留水和喀斯特地下水同时并存的现象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水文地质二元结构。由于森林植被的枯枝落叶对地表喀斯特裂隙年复一年的填充,使雨水不能迅速下渗,部分形成了森林滞留水,因此无论在洼地,还是在山鞍及山麓斜坡到处是淙淙的泉水,构成了奇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盘根,明河、暗流、瀑布、深潭、溶洞相互交织。
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优越的水热条件,使茂兰蕴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茂兰200米的垂直距离里(从洼地到峰顶)形成了非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从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喜光植物到耐荫植物,草质藤本到木质大藤本。目前在茂兰发现了大型真菌163种,中草药345种,苔藓植物144种,野生动物兽类34种,鸟类103种,两栖类19种,鱼类17种,爬行类39种,昆虫类289种。这里的药材、珍稀的物种随处可见, 在路边,岩石缝中,只是如没专业人士指点,它会从你眼前匆匆掠过:叶子正反两面各长有一根刺的两面针;在非典中发挥大作用的板蓝根;生长在石缝间种子可榨油的掌叶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