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教育
汉语教学面临困境 语言教育呼唤改革
· 时间: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吕翎

 

兴趣下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唐亮说,他一直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大学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所选择的也都是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专业,但是回想起自己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很难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往往只是一个基本的训练,更多的是靠自己课下看一些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感悟能力。而他周围的同学,除了像他这样偏爱文学的以外,大多数人都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很多同学抱怨说学习语文毫无用处,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在语文学习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目前正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其主要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突击效果差,需要不断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而现在不少学生又往往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淹没在名目繁多的练习中,这其实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误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倪文锦认为,考试过分强调标准答案,也会使学生兴趣索然。语文考试应注重综合性,而不是考零碎的局部知识,更不能过分强调标准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则指出,在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疼的莫过于语法了。而语法教学确实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许多地方,语法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还可能败坏了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中学里教的语法似乎是大学中文系语法教科书的缩编,采用的是一个以语法学术研究为本位的知识传授系统,十分注重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内容上的系统性。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过于理性,有的地方过于琐碎,过于专业。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还认为,现行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不恰当引导,也是扼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架空了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曲解文本内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无益于语言的积累,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极大地伤害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便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