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铁腕反腐败:政治改革与国际合作并行
· 时间: 2007-02-06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2007年1月8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最高监督机构)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本是该机构照例举行的年度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对2006年反腐败工作的总结以及对2007年反腐败工作的部署。但由于2006年中国腐败要案频出,今年中国反腐力度如何令这次会议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格外关注。

2006年9月25日,官方新华社发布的一条消息让所有关心中国政局的人颇感“吃惊”。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涉及严重腐败问题(导火索是违法挪用社会保险基金)被立案检查,并被撤消一切政治职务,其中包括他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核心决策层)委员身份。这是近20年来受到查处的第三位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

陈良宇案仍在进一步审查之中。根据最初公布的情况,该案目前已涉及50多名政商界大小官员,其中包括上台仅7个月之久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负责此案的中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干以胜(现任中纪委副书记)并没有介绍详细情况,不过他明确表示,随着调查的深入,陈良宇的违纪违法问题,比最初公布的还要严重。

此外,在陈良宇案前后,至少10余名省部级高官相继倒在了反腐败的利剑之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因贪污挪用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军方已公布涉及赃款数额最高、职务最高的军官。

2006年中国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腐败大案要案?干以胜说:“重要案件的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严肃党纪、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他还再三强调,对于任何涉及腐败的官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主管反腐败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对于反腐败的态度更是鲜明强硬。他在此前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要让腐败分子“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

舆论分析认为,此前的一系列迹象似乎表明,中国反腐败将可能出现新的动向乃至有更大的突破。

“近年来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政府高层对国内出现的腐败具有一种危机感,对反腐败早已形成共识。” 中共中央党校(党内培训官员的最高机构)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王贵秀教授对《北京周报》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反洗钱法:突破国际反洗钱合作瓶颈 [2007.02.01]
· 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开幕 [2007.01.31]
· 中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反腐重视国际合作 [2007.01.31]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