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黄金在中国 对于黄金,人们并不陌生。中国的一句谚语“真金不怕火炼”就赋予它很高的地位,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判断事物真伪的标尺。 同时,黄金也是财富的象征。由于黄金在自然界的量本身就很少,所以它的价值很高。并且黄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磨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黄金都以货币的形式活跃在流通领域。1976年《牙买加协议》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自此之后黄金不再有货币的功能,主要以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存在。 所谓商品特性,就是黄金可以作为工艺品和装饰品,可以做成耳环、戒指等等,被人们使用和消费掉。黄金作为金融投资品,则体现了它的货币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黄金没有消费掉,它只是被人们放在银行或者家里,通过供求关系的改变来实现保值增值和抵御通货膨胀。 黄金作为消费品在中国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建国以来黄金一直是由国家管理,民间不允许随意卖买黄金。所以黄金作为金融投资品,许多人还是很陌生的。2003年国家对黄金市场实行开放政策,生产和经营黄金企业只要在国家工商部门登记,就可以从事黄金业务。之后,个人黄金投资便进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黄金的交易有三种模式:实物黄金、纸黄金和电子黄金。 实物黄金包括实物的金条、黄金的存折、黄金的大额存单。投资者可以把黄金放在家里储存,也可以存在银行,通过存折或存单可以随时提货。 所谓纸黄金,就是用合同的形式在纸上规定买卖多少黄金,它是一种买卖关系,包括黄金的期货、黄金的期权、黄金的股票、黄金的基金。 电子黄金是最近两三年才兴起来的,它是投资者在银行开一个帐号,把自己的钱付到帐号上,银行或黄金发行商把帐上的钱自动地转成等量黄金。电子黄金和信用卡联系在一起,可以当作信用卡的担保。到月结时,银行自动地卖黄金,归还信用卡的透支额。目前电子黄金业务仅仅限于美国,在中国尚未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