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政
“要使环保政策和执行力像钢铁一样坚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样软弱。”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实际进行调研之后,周生贤局长如此说道。 他领导的环境保护总局正在施行“新政”。其中,引人瞩目的是构建官员环境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在配套的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尚未有效制定和实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领导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经常是“嘴上喊喊,实际不动”。当地政府“执行不力”被看作是反污染政策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在初步成型的环境目标责任制体系下,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保等各项目标和任务都将分解到各级政府、落实到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身上。 12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挂牌成立。在7月,中国政府就决定设立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五大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五大督查中心与环保总局目标完全相同,将尝试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在人、财、物上与地方政府分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位具体操作的负责人表示,在具体的执法上,还是强调与地方环保部门的协调,要形成执法的合力。 根据环境保护总局的规划,五大中心的主要职责将是主要解决跨流域、跨行政区划地的环境问题。到2010年,总局环境监察局及5个区域督察中心,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察机构要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对全国65%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实时监控。 另据周生贤局长公布,“环境保护支出科目体系”已经正式建立,各级环保部门将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调,保障环保各项资金的需求。“这标志着环境保护在财政支出中第一次有了‘户头’,将真正使环保资金‘有渠有水’,是一个质上的突破。”他说。 此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支出,只是挂靠在其它名目的财政支出之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专家计算,环保投入至少达到GDP的1.5%,中国的环境才能够有所改善。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投入一直在GDP的0.5%左右徘徊,直到1999年才勉强达到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上的信息显示,未来5年中国环保总投入预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同期GDP的1.6%。而环保总局财政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按计划,未来5年环保资金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民间资金以及银行业。“可以参照的是,过去的5年,中央财政对环境保护累计投入1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