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教育
公平性:2006年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 时间: 2007-02-04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9年来,在当地政府开展的多次取缔运动中,张歌真创办的私立打工子弟学校艰难的存活下来了。他之所以这么执着,并非出于什么崇高的事业理想,而仅仅是为了像他这样的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能在城里上得起学。
    “打工子弟学校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期产物,它的出现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快速流动后,弱势群体在教育缺失后的自救行为。”张歌真说。
    1995年,张歌真从老家来到北京打工,与很多外来打工的家长一样,他第一件事是为孩子找个学校。张歌真联系了十几所公立学校,可每一所学校都要求他交纳高额的赞助费,理由非常简单--他的孩子没有北京市户籍。开价最低的一所小学让张歌真购买两台彩电作为赞助费。为了孩子能够上学,他最后只得咬咬牙花了8500元(这在当时大约相当于他一年的总收入)买了两台彩电“送”给了学校,孩子才入学成功。
    这次事件过后,张歌真萌生了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想法。1996年,张歌真开始筹备办学。1997年春,张歌真创办的明圆打工子弟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刚成立时只有53名学生,仅过了一年,学生数量就突破了500人。1999年开始,张歌真将分校开到了丰台、大兴和朝阳区,分校数量在同一时期一度达到7所。期间,私立打工子弟学校在北京迅速增多,呈遍地开花之势。
    可是,由于规模偏小,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没有取得政府办学许可证的私立打工子弟学校,自一诞生便处于政府取缔范围之中。例如,丰台区政府自1998年起曾3次大规模关停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至2003年4月,彻底关停区内全部打工子弟学校共79家。张歌真的丰台分校在此次取缔中“全军覆没”。为了躲避政府的取缔,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只好不断地搬迁,其中有一所学校在短短3年内就经历了8次搬迁。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让他们的“课桌”稳下来 [2007.02.08]
· 压力之下 孩子们童年的快乐何在? [2007.02.08]
· 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最困难的一门课程 [2007.02.08]
· 高价幼儿园有必要吗? [2007.02.05]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