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科技 |
破译恐龙“密码” |  |
· 时间: 2007-01-30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论证“鸟是由恐龙变来的”
“在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中,那狡猾、残忍、行动迅速的小型食肉恐龙--迅猛龙有点儿失真。”尽管徐星承认片中绝大部分恐龙形象都曾经在地球上真实地存在过,但他还是笑着挑起错来,“在银幕上,迅猛龙都拥有蜥蜴一样的鳞状皮肤,而事实上,它可能是一种披着羽毛的恐龙。”他表示,可以确信的是,有一部分与鸟类关系近的恐龙,身上长着原始羽毛或者真正的羽毛。 在帝龙化石上,徐星就发现有羽毛的迹象,“这个发现对进一步证明鸟类和恐龙属同一个祖先具有决定性意义。” 1856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在参加朋友的圣诞晚会中猛然发现,盘子里吃剩的火鸡骨头,竟然和自己研究的恐龙骨骼十分相似。刹那间,他闪过一个惊人的假设:地球上的鸟儿难道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在国际学术界,恐龙和鸟类起源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由于对立双方都没有找到充分证据,因此争执一直在持续。“很多人怎么也不愿意接受--‘丑陋’的恐龙怎么会变成漂亮的鸟呢?而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证实兽脚类恐龙确实长有鸟类的羽毛,必须在恐龙中毫无争议地找到确切可靠的典型羽毛的结构。”徐星一语道破。 1996年开始,从遥远东方的中国,不断有恐龙化石验证着整整140年前赫胥黎的猜想。在这一年,一批带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被发现,其身上拥有比原始祖鸟进步得多的羽毛,形状结构与现代鸟类羽毛一样,具有发育完整的羽轴和典型的羽枝。因为其形态极像鸟类,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拉丁文名字“Sinornithosaurus”的意思是“中国长羽毛的恐龙”。据了解,此命名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中国人发现的;二是过渡性的;三是支持“鸟是由恐龙变的”这一假说。 “已找到的化石证据不断表明,恐龙是一种很好的奔跑动物,包括距今1亿4000万年前左右的始祖鸟,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比较好的奔跑动物,于是就有很多人支持这种假说--恐龙是在跑着跑着就飞上了天,并逐步进化出了羽毛。” 周忠和则表示,“但还是有人(比如我)愿意接受‘树栖说’,即恐龙先爬到树上,利用重力或者自身能力从这棵树往另外一棵树跳跃,这样就有一个降落的过程;这种过程持续反复,滑翔的能力越来越强,它拍拍前肢,把降落过程延长一下,变成滑翔;在这一缓慢的过程中,恐龙长出了真正的羽毛,学会了飞行。但这种假说,化石证据很少,必须找到树栖的具有飞行特征的恐龙化石。”其实,确有证据表明,有些恐龙是树栖的,它们生活在树上,可能为了捕食或躲避敌害,也可能恐龙自身演化出了这样的支系。“在树上生活的过程中,恐龙完善了支持飞行的身体结构,慢慢变成了我们了解的鸟类。”周认为。 对比始祖鸟与迅猛龙化石,徐星指出,如果比较这两种动物的骨骼形态的话,人们会发现其惊人的相似,而无法否认它们有亲缘关系。“如果一点一点数的话,你会发现恐龙和鸟类的相似性是非常多的,至少有上百种,并且它们当中的很多种,都是鸟类和恐龙独有的,在别的动物当中发现不了的,所以说这种骨骼形态就为鸟类和恐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鸟会孵卵,而化石发现表明,恐龙也会孵卵,就是说鸟类这种孵卵的行为是从它的恐龙祖先中继承过来的。”徐星说,把恐龙蛋切开,会发现恐龙蛋的结构跟鸟蛋的结构非常相像。“从骨骼、孵卵行为和这个微观结构上,都证明了恐龙和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他表示,通过研究这些化石,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也许是1.6亿年前有一种恐龙变成了第一只鸟类,然后由这它形成现在的这个庞大的鸟类家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