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科技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 时间: 2007-01-19 · 本刊记者唐元恺

近3年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榆树市连续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县市”,每年粮食产量240万吨,其中玉米180万吨。可该市市长助理孙凌岐最近却表示,“如果榆树市的两大生物质能源工程全面完工,我们全市的玉米都不够,需要从外面调进。”

按照计划,它们一期要各自“吃”掉玉米60万吨,二期建成后则都是100万吨。

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工程正迅速地扩大着数量。而仅仅10年前,能源与生物还似乎是“隔行如隔山”,但如今,在“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短缺”(全球已基本探明的石油开采年限只有40多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的情境下,两者以“替代能源战略”的名义“走”到了一起--生物质能源已被认作是“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能够再生。比如,石油可以像粮食一样从土地中源源不断地“长”出来,这一“绿色黄金”有可能逐渐取代“黑色黄金”(石油)而成为人类继续获取从燃料到塑料等的物质来源。

中国自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告别了自1965年以来石油自给自足的时代起,便开始调整能源政策,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使用和推广,努力摆脱对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在各种替代能源中,车用燃料是研究和开发的一大重点。中国的石油消耗中,交通占到50%左右。而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燃料乙醇则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它还因环保以及可使农民获益(原料大都来源于农村)而颇受中国政府倚重。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4家企业被指定建设以玉米、小麦等的陈化粮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按10%的配比与汽油混合制造汽车燃料,既节省原油,又在减少汽油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的同时提高燃烧效率。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3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其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以上,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在9个省推进其销售与使用。不过,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国家有关部门非常慎重,没有再新批燃料乙醇的生产项目。可是,高油价背景下良好市场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粮产区政府“双轮驱动”,有关的新项目不断地上马。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