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老外看中国
神来之笔
吕 翎 · 时间: 2007-08-27 · 乌特·平舍尔

 

一位中国朋友问我周末是否有空,并提议可以同去圆明园赏荷花。于是,我们乘坐632路公共汽车从农业大学出发。车程比我预计的要长,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到。当我们到达时,已经下午三点了。只见如织的游人纷纷在公园入口处的荷花池前照相留念。恰好附近就有一处出租龙袍供游人留影的地方。我总是喜欢观察这些游人,因为他们从正面看起来贵气十足,但从后面看起来却十分可笑--丝质光滑的龙袍下,T恤衫和牛仔裤一览无余,仿佛一次滑稽的超时空旅行。

花十元买了门票,我便开始游览这座建于1709年的大型皇家宫苑。行至公园的中心地带,一位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带着孩子,手持一根毛笔式的长竿,长竿底部还绑着一瓶水。只见他将“毛笔”贴近地面,工整地写起了地书。我恍然大悟,长竿底部的那瓶水,其实就是他的“墨水”。随着水分的蒸发,地上的字迹也就逐渐变淡、消失不见了。由此仿佛印证了生命中一切皆短暂的道理。就像不知从何处突然出现的一只神手,在巴比伦城墙上写下了一些预言。老者的地书着实引人注目,尤其是孩子们的关注。

老者变戏法似地从包里掏出许多小“毛笔”,蘸好“墨水”,分发给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也象模象样地拿起“毛笔”,跟着老者一起写地书。一老一小两辈人在写地书中分享着欢乐。诗词歌赋和标语口号就这样在地面上时隐时现。

直到“墨水瓶”见了底,老者才收回所有的“毛笔”,带着孩子离开。此情此景,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难忘的经历!老者用行动告诉我,一名教师只需用一支“笔”、一瓶水和地面就可以创作出文学作品。虽然这部地书作品无法载入史册,但其书写过程却可印入观者脑海。那位老者给我上了一堂珍贵的当代艺术原理课。对于我和那些跟随老者写地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下午可谓弥足珍贵。真希望所有去圆明园参观的人都能见到这位老者和他用“神笔”写出的地书。这可比看《哈利·波特》有趣多了,而且还是免费的。一定要在荷花盛开的夏天去圆明园。也许,那位老者需要靠荷花来激发灵感,在你脚下创作出神奇、隐形的诗句。

(注: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德国教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