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文化
刘中:为动物们作画
· 时间: 2009-01-23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这些神话般的动物很是醒目,比大自然里的更加真实,就象要从纸上跑下来复活一般。”著名国际美术活动家,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西蒙•布鲁诺(SIMONE•F•BRUNAU)在评价39岁的中国国画家刘中的动物画时如是说。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了几十幅带有鲜明奥运元素的刘中画作,其中大部分“主角”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诸如从北京奥运会主运动场“鸟巢”出发的5只的带有奥运五环颜色鹦鹉;牙或角上“装饰”着精致的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图案的大象与犀牛。

这一奥运主题、动物主角的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举办,是获得北京奥运组织委员会文化活动部支持的唯一中国画家个人画展,被纳入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文化节”和国家文化部北京奥运重点文化项目“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当中。

“我们之所以支持此次个人画展的原因正是基于刘中作品关爱生命、自然和谐的主题和他积极投身奥运的热情。”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沙澄深解释说,刘中在创作中传达出鲜明的自然保护、生态和谐的意识,非常符合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并且,他的创作将西方造型体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很好地结合,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新颖艺术形式,也与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契合。

此外,在2008年8月11日开始举行的另一场“奥运会”--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以及同时揭幕的殿堂展览上,刘中与黄永玉、陈丹青等3位中国艺术家开辟“特展”,展出他们的“奥运之作”。国际奥委会于2000年创办了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即“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此后每4年一届。

尽管涉猎的题材颇为广泛,但刘中的确对动物情有独钟。小时候,能养的他基本上都养过--鱼、鸡、狗、猫,甚至老鹰和蛇。“我对它们每一位都感情很深。”

“自己打小就渴望和大自然沟通,和大自然中的生灵--动物交流。”10岁时,刘中参加了全国科普美展,其作品《我发明了和动物讲话的机器》成为唯一入选的一幅儿童画。“动物画本身的题材就很丰富,也蕴涵全人类的意义,自己天性里有一种使命感驱使我来挖掘这个题材。”

刘中笔下的动物往往令观众心生爱怜乃至礼赞,她们也绝不会呆在铁栅栏里或玻璃缸内,而是有着自由驰骋遨游的无限空间。“那些可爱的、又被现代文明日渐驱赶出视野的生灵们,使他的作品充盈着一种亲和力和一份爱。”诗人王家新指出,刘中的画可以让人们回望曾经的蓝天、阵云和原野,“在短暂的怀旧之后,又会陷入沉思;读到一份悲悯,又会在悲悯中看到一束博爱和希冀的光芒。他绘画中的和谐具有反讽意义,因此也就具有了很强的震撼力和启发性。”

 

“杂食动物”

身为画家,刘中自称“杂食动物”。“我吸收了海内外前辈的,包括很多同龄人在美术创作中的养分。”他还画过连环画、装饰画,也搞过美术设计。“我觉得我在美术这个比较宽泛的领域里,能够有能力尝试各个画种,这也是我当时绘画学习的一个初衷。”又专家认为,其“戏路比较宽”,为他日后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经法国友人推荐,1994年,刘中进入法国国立国际艺术研究学院学习,1996年毕业,获法国教育部造型艺术硕士学位。他曾如饥似渴地“泡”在巴黎卢浮宫、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他还以一个中国画家的眼光观看法国印象派绘画,发现它与中国写意画异曲同工,只不过是用色彩来写意,而且长于背景的处理。很显然,留学经历使之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沟通与互相渗透中获得莫大裨益,同样也让他感到中国画传统与体系的弥足珍贵与表现力上的无限可能性。

1995年,刘中的水墨画《牛》荣获法国第46届巴黎大区皇家园林市国际艺术沙龙大展唯一金奖。这幅画作“特写”了一个老水牛的头部,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位老农的画像,满脸的岁月沧桑和一双善良的充满问询的眼睛格外打动人心,而笔墨的虚实和背景的空白突出了中国画的特征。

在法国,刘中还参与了瓦洛黑斯市毕加索陶艺工作室的陶艺创作,其陶艺作品《云水》、《龙》、《鱼汛》等充分发挥中国画线描的魅力。“诚然,本土文化是培育天才的最肥沃的土壤,但异域文化也可以为本土文化之根提供新的养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认为,留学法国开阔了刘的眼界,加深其对中法两大文化的精华的认识,有利于他在扎根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异域文化的营养(有些营养需要有一个反刍消化吸收的过程),走向更高层次的中西融合,创造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崭新的艺术。

从形式到形象,从透视到光感,猛一看,刘中的作品似乎更像西画--油画、水粉、水彩、丙稀或版画、壁画。可他使用的工具、材料和介质总是“很中国”--毛笔、墨、国画色与宣纸以及线条、签名和印章(虽然常常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完全属于中国画范畴。

“刘中的画仍然是中国画范畴,但突破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程式,保留着中国画的精神和韵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指出,留法多年的刘中走的是林风眠、吴冠中等前辈画家倡导的“融合中西”的路,“这条路相当艰难,但刘中却坚韧地走着。”

而不少专家也认为,刘中画的也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尽管其本人在使用这一具有中国文化身份的传统媒介时,也会有意运用一些书法性的笔墨。“他强调的是水墨的媒材性,并从这种媒材性的角度和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是水墨、彩墨在宣纸上产生渗化、离合、融渗的东方情韵,另一方面则是具象实写的幻觉感、实境感。”《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表示,这正是画家坚持用水墨技术与西洋绘画造型相结合方法创作的一个结果。

而在刘中眼里,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我的作品中,虽然借鉴了很多西方表现的形式,但实际上更秉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

花鸟画和走兽图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是一个很“传统”、很大的门类,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技法和理论体系,自古以来更是涌现出众多画动物的名家名作。而刘中画了许多中国画家不会纳入表现视野的斑马、犀牛、大象、海马、鳄鱼、鹦鹉。

更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最讲究神韵。“动物的神韵好比人的气质,每种动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动物画创作尤其要把握住它们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如前辈画家那样托物以言志,通过作品来反映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刘中总是最后画动物的眼睛,“我把最难、最关键的部位放到最后来表现,以抓住神态,把它们画活。”与其说刘中在画动物,还不如说他在写人,传达一种精神内涵。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普及、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危机。“这是艺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不过,刘中也觉得,与过去相比,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则更加全面和深刻,从而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解决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惑的条件也渐渐成熟了。”

“无论是西方艺术家用色彩表现,还是中国画家用水墨表现,中西方艺术家都在追求一种真实。而这种真实是自己感受上的真实,都是在写心。”刘中举了毕加索和齐白石两位大画家的例子:它们都画过和平鸽,“哪个人能分出它们的高低和优劣?没有。在人类的精神层面上都是一样的,是至高无上的--都是在写心,写意,写情,已经超越了技法的限制,这就是大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