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东方西方
中国人眼里的卡拉扬
吕 翎 · 时间: 2008-07-24 · 本刊记者 吴彦飞

2008年是卡拉扬诞辰100周年。世界各国的音乐界对这位德国乐坛的伟大人物的庆祝又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虽然西方有音乐评论家认为,卡拉扬激情四射的指挥已经不再流行,人们现在更喜爱清新、能反应作品原貌的演绎,而卡拉扬激情的演绎已经到了影响乐曲本身的程度,但这样的观点丝毫不能影响这位“指挥皇帝”在中国乐迷心中的地位。对大部分中国乐迷来说,卡拉扬是引导他们进入古典音乐殿堂的启蒙老师。

上海徐汇中学的高三学生张殷帆将自己的大部分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卡拉扬的光盘上了。现在这个18岁的男孩已经拥有50多张卡拉扬不同时期灌制的唱片。张殷帆还是一个网上音乐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他们经常在网上交流对卡拉扬作品的理解,或者交换自己的卡拉扬光盘收藏。

“卡拉扬之所以被人们记住并尊重,我想主要是他身上散发的男人魅力。”张殷帆如同谈论自己的偶像一般谈论着这位音乐大师,“他的指挥中透露着一种不容质疑的坚决,同时他又会为一个认真打扫卫生的清洁工的工作而感动。这是他成就今天帝王般地位的基础,严格自律,理性的表现,感性的内心。”

和张殷帆一样,许多中国的乐迷一方面醉心于卡拉扬的音乐,一方面也被卡拉“鹰”一般的气质所吸引。音乐评论家韩晓波认为,卡拉扬受到中国乐迷的喜爱很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将音乐“深入浅出”的演绎。他说,一些伟大的指挥家,比如富尔特文格勒或索尔蒂,他们有的能创造出完美动人的音响效果,有的能把作品的内涵演绎到令人感到十分神圣的地步,但未必能让那些原本还不太懂音乐的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他所指挥的音乐。可是卡拉扬就有这本事,他通过力度的强烈对比,通过操作各种管弦乐色彩,也许还有录音技术上的高超技巧,把作品里的“重点章句”巧妙地突出出来,给人加深印象。“深入浅出”大致就是这样实现的。

卡拉扬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被中国乐迷接触到的世界级指挥大师,由此卡拉扬也不由自主地成为向中国听众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引路人。韩晓波认为,在刚刚打开国门的80年代初,中国广大业余爱好者差不多都是听着卡拉扬的唱片走上爱乐之路的,而且基本上走了正路没走歪路,这都是卡拉扬的功劳。卡拉扬于是拥有数量最多的专业圈子以外的崇拜者,尤其是拥有了一大批女性崇拜者。80年代初,高雅的古典音乐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都以收集卡拉扬的唱片为时尚,省吃俭用也要在家里配置一套高档音箱。80年代中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张建亚导演甚至拍出一部喜剧电影《绑架卡拉扬》,由此可见卡拉扬在中国大众中受欢迎的程度。

在日本做软件工程师的朱翔也是卡拉扬的乐迷。他说,如果没有卡拉扬,世界上将会缺少很多有收藏价值的唱片。不过他也认为,中国经久不息的卡拉扬热一方面源于媒体对这位指挥皇帝的执着报道,另外也反映出中国距离古典音乐的遥远。“大家似乎只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指挥家,只去追捧最顶级的指挥家而不去分析和欣赏其他指挥的作品。这就好像认为世界上的汽车只有奔驰这一个品牌一样。” 随着中国乐迷欣赏水平的进步和发烧程度的升级,不少乐迷也试图对各位大师进行比较。例如,他们会聚在一起播放同一首贝多芬交响乐的个不同版本,不同指挥的开头,其中包括卡拉扬的。听完之后,乐迷们会展开激烈的辩论,讨论到底谁才是乐坛的真正至尊,只是这样的讨论往往不会有结果。

不管是对卡拉扬狂热推崇,还是对他的音乐进行理性思辨也好,有一点大家是没有异议的,那就是卡拉扬对音乐的执着和真诚的热爱。一位网友在卡拉扬论坛上留言写到, “在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卡拉扬在指挥‘春之声’时情到深处不禁有一个拭泪的动作,看到此情此景,我知道,这个老头骨子里是真正喜欢音乐的。”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