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于9月21日至9月25日在京举行。本届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主题是“体验北京,走近奥运”,由国家旅游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旅游局、海淀区人民政府承办。
9月22日上午,本次活动的重头戏--盛装行进表演在中关村广场拉开了序幕。据工作人员介绍,共有来自26个国家的30支表演队伍以及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12支表演队伍,约3000名演员参加了表演。今年的盛装行进表演名为“金秋欢乐颂”,主打项目是丰收歌舞和狂欢庆典节目和民间体育娱乐节目。巡游线路宛如变体Z字型,全长1.9公里,巡游分为三个乐章,加上“序”和“尾声”,共有40多个节目。现场约有3万多名观众,气氛十分热烈,行进队伍走到哪儿,观众的欢呼声就响到哪儿。
上午9点巡游正式开始,开场节目是儿童群舞《我们是朋友》,之后主题为“万里秋色无限好”的第一乐章“收获的色彩·体验浪漫”正式开始。来自希腊的民间舞蹈家,带来了“克里特之舞”等传统舞蹈;法国红磨坊舞蹈团带来了“艳丽康康舞”,姑娘们时不时走到观众面前掀起红色的长裙,引起大家一片尖叫;日本九州的艺术家带来了“下水流臼太鼓舞”。九州的艺术家们还在花车上写上“日本九州喜迎北京2008奥运会”,充分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中国的美好祝愿。国内团队浙江东阳气势恢弘的“板凳龙”,将“许宅花灯”的艺术完美呈现;湖南张家界民间艺术团表演的《赶社巴》充满激情地表现了土家族丰收祭典中的歌舞仪式。
第二乐章“收获的狂欢·共享快乐”,主题是“四海升平庆丰收”。来自山东济南的舞蹈“鼓子秧歌”,充满阳刚之气,令人赞不绝口。安道尔人脚踏大木鞋,表演他们在丰收庆典上跳的舞蹈《喜庆》;菲律宾团队带来了名为《小镇的喜庆日子》的巡游节目,表演的酒杯舞、竹竿舞和鸭子舞,充满乡村气息;摩纳哥比利时国际小丑团的艺术家踩着高跷玩杂技,这是他们在狂欢节上的经典节目;巴西人、芬兰人则带来了热辣的桑巴舞;来自云南的青年女子表演了《花腰花》,摇曳的"三道弯"舞姿和绚丽的花腰带,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乐章“收获的期待·完美奥运”,主题是“五洲和谐迎奥运”。来自韩国的中、小学生以及新星大学的大学生们表演的跆拳道刚劲有力;法国、美国、日本、墨西哥的民间艺术家先后亮相,表演充满刺激的热舞、张扬个性的街舞等节目。日本东海大学的大学生呼应着奥运的节拍,进行“行进队列吹奏表演”;德国、日本、中国的艺术自行车团还进行了惊险有趣的车技表演。
在“尾声”大型综艺节目《相约2008》中,穿着金色、红色的北京地区的青春舞者,表演了球舞等各种体育舞蹈和健美操;在中心表演区,不同民族的人跳起了云南彝族的“阿细跳月”,应着激越的鼓乐声,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一起踏歌起舞,巡游的街道一片欢乐。
一年一度的盛装行进成功举办了10届,已经成为北京新的“城市名片”。表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两名来自德国的自行车车技演员,他们都是非专业演员,职业是技工,将车技表演作为爱好。这次他们接受旅游局的邀请过来进行表演并没有报酬,接下来的两周他们将在北京和西安自费旅游。
除了盛装行进,本届旅游文化节还会推出5项相关活动:组织各国参演人员为“北京救助贫困儿童健康就医基金会”进行义卖捐助活动;在世贸天阶市场举办“镜头中的奥运之城”的摄影展览,展出中外游客拍摄的以“新北京、新奥运”为拍摄对象的近800幅摄影作品;举办“与奥运北京零距离接触”的系列活动,让国外友人与北京市民亲密接触,切身感受中国文化;在崇文区永定门南中轴路举办“美好的期盼”大型奥运主题风筝放飞活动,组织120多名风筝爱好者,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反映奥运主题的具有民族特色的200只风筝;最后在石景山游乐园举办“狂欢之夜”暨旅游节闭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