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银幕内外
中国影人的奥斯卡情结
· 时间: 2007-02-26 ·

 

 

为了拥有一尊小金人,中国电影人从来没有放弃。靠着浇不灭的“冲奥”激情一次次前行,却一次次倒在了柯达剧院的门口。

中国电影人征战奥斯卡的历史,最早是从1955年美籍华人黄宗沾以《玫瑰纹身》一片荣获第28届最佳摄影奖开始,之后中国电影一直与奥斯卡绝缘。到1988年《末代皇帝》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再次点燃了中国影人的奥斯卡热情。这其中,李安是与奥斯卡小金人最“熟悉”的华人导演,2001年他以一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等四个奖项。2006年,李安凭《断臂山》夺得最佳导演。这些都给了中国导演深深的刺激。

中国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一直在做着奥斯卡之梦,陈凯歌1993年拍摄的《霸王别姬》在戛纳夺得金棕榈大奖,当他自信地进军奥斯卡时,却只收获了失望。2006年,《无极》更是掉进冰窟里。冯小刚的《夜宴》第一次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被奥斯卡抛弃。

相比之下,张艺谋是屡败屡战,其奥斯卡情结却不舍不弃,1993年,他的《菊豆》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后,其后他又送上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和《十面埋伏》,每一次都轰轰烈烈,每一次都空手而归。

尽管包括吴贻弓在内的很多电影人表示,奥斯卡是人家的节日,人家的奖。但面向柯达剧院,不少中国电影人一直怀有“朝圣”的心情。中国电影能夺金狮、擒金熊,为何就抱不了小金人呢?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说,进军好莱坞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的情结,但大家忽略了好莱坞的真正精神,那就是对于人性的关怀。好莱坞得奖的大片,从《辛德勒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无不包含着这种精神,中国电影人应该好好钻研一下。为什么我们热衷送大片参赛,却忽视了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影片呢?也许《千里走单骑》比《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机会获奖。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