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银幕内外
贾樟柯:三峡感悟
· 时间: 2007-02-06 · 高原

 作为中国青年导演中的翘楚,贾樟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用平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他们的快乐和痛楚。从《小武》、《站台》,到2004年的《世界》,他的电影虽不是热卖的大片,却也有一批年轻人始终追随着他的脚步。因为他的电影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

2006年,贾樟柯携新片《三峡好人》参加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并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这是中国电影近年来在各大电影节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之一。然而,此时的贾樟柯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安静与从容,将他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娓娓道来。

 

三峡人的生活使我受到震撼

--当初为何会拍《三峡好人》呢?

贾樟柯(以下简称贾):其实很偶然。我的朋友、画家刘小东要去三峡搞创作,画三峡的民工。有人希望我拍一部纪录片,记录他的创作过程,于是我就去了。那是我第一次去三峡。一路上,三峡地区的人的生活让我感到极度震撼,于是,便有了拍摄《三峡好人》的想法。

--是什么让你感到极度震撼?

贾:我觉得三峡农村的人,生活得太不容易了。我的家乡山西有些地方也很穷,但家里再穷也会贴个年历啊,有个电视啊,摆个座钟什么的。但是在奉节的山里,那些人家真是家徒四壁,只有泥墙,一个柜子、一个凳子、一个火炉,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些尚未安置妥当的三峡移民,竟住在桥洞里。桥洞本来是为了泄洪水的,但很多人把它封起来,暂时当作房子。看着他们,我觉得人就像草一样,在哪儿都能活下去。

--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贾:有一次,我拍一个外号叫“老鬼”的民工。他每天都抽那种卷得很粗的烟,呛得大家都不行了。但他的形象特别好看,我问什么他都笑,天黑了就一个人走着回家。我就一直拍到他从我的取景器里走掉。后来我想,他回家后做什么呢?他有什么隐私、什么情感?这都是我不知道的。纪录片也没去追根究底。但这些问题变成我对故事片《三峡好人》的想象。

--在你看来,三峡人似乎和你过去见过的人很不一样?

贾:很不一样。比如说,中国人讲面子,虽然我没钱,但是我不愿意变成一个挑夫。但三峡地区的人不一样。他们觉得既然我需要钱,我就要去挣。我们曾经遇到一个拉客的小男孩,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问我们要不要住店,要不要吃饭,要不要坐车。其实他家里没有开店,他就是替别人拉客,赚点钱。还有江边挑东西的“棒棒”,手中攥的都是一毛两毛的钱,但他们都很主动地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三峡好人》中,讲了一个复婚的故事,一个离婚的故事,主人公不再是那种封闭、迷茫被动的状态,而是主动地去行动,去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