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文化
“来自莱比锡的艺术家”
· 时间: 2007-02-01 · 本刊记者 徐蓓

10月28日下午,数十名来自德国的当代艺术家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参加了由德国驻华大使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为德国当代艺术展--“来自莱比锡的艺术家”举办的开幕式。开幕式之后,到场的人们还参观了展厅内陈列的绘画、雕塑及摄影等作品,亲自揭开了德国当代艺术的神秘面纱。
   “来自莱比锡的艺术家”是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观众面前的首次亮相,也为即将在中国举办的“2007--德国年”拉开了序幕。这次展出从2006年10月28日一直持续到2007年1月21日,展出地点设于北京的阿拉里奥艺术馆。该艺术馆位于北京重要文化标志物之一的“酒厂•艺术园”。北京“酒厂•艺术园”由多个国内外专业艺术机构和百多名艺术家组成,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文化气象。
   开幕式上,本次活动的主办者--德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凡斯特博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莱比锡是德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心,也是许多德国年轻艺术家的聚集地。两德统一后,大批的艺术家从西德前往莱比锡--这个昔日东德的中心城市,他们通过艺术创作反映德国在统一之后的巨变,也在德国当代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希望这次艺术展可以向中国公众展示德国当代艺术,引起中国对德国当代艺术的关注。
    此外,莱比锡艺术馆馆长施密特博士也代表来自莱比锡的艺术家们向活动的主办方以及阿拉里奥艺术馆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说,这些来自莱比锡的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让他感到有活力,有朝气。也希望在中国,会有许多人像他自己一样喜欢这些作品,欣赏这些作品。

 


    阿拉里奥艺术馆馆长在发言中表示,阿拉里奥艺术馆不仅仅致力于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致力于推进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众所周知,绘画艺术在当今世界发展相当困难。而中德当代绘画却有相当强的发展势头,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这次展览是德国当代艺术同中国观众的首次接触,但是这只是一个开端。2007年是中国的“德国年”,这预示着将会有更多的德国艺术走到中国公众面前。阿拉里奥愿意为两国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
    开幕式之后,记者采访了一名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学生,他说:“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没有国籍、地域的限制。就像这些展厅里面的作品。我也许无法跟它们的作者用他们的母语交流,但是我知道他们要在画里向我们表示什么。我能看得见他们的兴奋、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愤怒……”
    正像这位学生所说的,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希望通过这种“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国人民对德国的了解会不断加深,而不仅仅局限于其发达的工业,严谨的民族,美味的啤酒……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