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尼学者建议加强双方语言学习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7-12-2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尼泊尔;文化
打印
纠错

 

与会学者官员合影 (于林涛摄) 

  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尼泊尔两国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的重大机遇,尤其在高层交往、互联互通、贸易、灾后重建、能源和旅游等方面。今年5月,尼泊尔正式加入这一地区共同发展倡议。为加强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本月23日,著名智库察哈尔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尼泊尔文化交流研讨会》。与会官员学者指出,加强两国间语言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应被提到突出地位。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认为中尼交流的主要障碍是语言问题。截止目前,中尼双方的历史、文化交流局限于英文领域,难免会出现一些翻译上的问题。双方难以建立汉语—尼泊尔语直接交流的通道。他指出,只有解决了语言问题,双方才能对彼此的社会人文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与会的尼泊尔出版界人士巴苏•德•达喀尔也指出,第三方语言的翻译可能会曲解文字本身的含义,新时期双方最重要的工作应是早日实现汉语、尼泊尔语的直接互译。日前,尼泊尔设有一个中国研究中心,还有一个尼泊尔学院,这两个机构翻译了很多中尼之间的著作,还有一些政治、文化方面的书籍。然而,中尼双方仍然面临着民间沟通不足的困境。尼泊尔民众对中国国情、文化知之甚少,双方应大力开展网络、自媒体等领域的合作,使得两国的民众能尽快了解彼此。

  事实上,尽管双方在彼此语言学习交流方面还存在局限,近年来两国政府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据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尼泊尔语专业讲师林薇介绍,截至2016年,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下,有超过5000名尼泊尔学生曾在华接受教育,专业包括工程、医药、电信、国际关系等等,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72018学年,中国政府将再资助超过100名尼泊尔学生来华留学。 

  同时,林薇也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内对尼泊尔语的需求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在中国已有五所大学开设了尼泊尔语教学课程。她表示,随着将来两国教师群体交流的频密,中尼双方的文化交流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在会上指出中尼之间应该开辟社会人文交流新领域。他由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尼双方应对社会人文交流下一个新的定义,实现教育等领域的全方位知识共享。二是双方在保持传统旅游文化交流的同时建立新的沟通途径,如学者访问、智库对话等。第三,双方应早日实现语言互通,并尽可能做到通晓两国交往的历史。中尼双方应在政策、法律、社会建设等领域相互帮助、借鉴,共促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十九大之后提出的新政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尼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双方应在政策等方面展开沟通,使两国人民和领导层保持多领域的沟通交流。” 鲍德尔大使总结指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