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兰辛珍 · 2016-08-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国;奥运;文化 | 打印
| 纠错 |
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是全球的一场体育竞技盛会,多年来,“勇夺金牌,为国争光”不只是中国参赛运动员的目标,也是中国人对参赛运动员的期许。在这一背景下,奥运首金成了中国队的“使命”,而且中国人、媒体关注的目光一直是那些夺取了奖牌特别是金牌的运动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2008年中国代表团主场高居金牌榜首位,中国人都感到欢欣鼓舞。
然而,有成功的喜悦,就有失败的沮丧,用包容平和的心态看待成败,无论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挑战。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对奥运的看法也在逐渐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今年的里约奥运会就反映了这样的变化,不管是电视机前看比赛时观众的谈论,还是社交媒体上网民的留言,抑或媒体的报道,对奥运精神的关注超过了对金牌的关注。
一些事例完全可以体现这种观点的改变。比如,今年中国队未能获得奥运首金,虽然也有些媒体及网民有消极的“吐槽”,但更有的媒体和网民却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冷静地看待中国队奥运首日的比赛得失,或分析原因,或对运动员给予鼓励。又比如,8月7日,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被寄予夺金厚望的孙杨,却获得了银牌,孙杨心有不甘地抱着熟悉的记者痛哭,国内舆论更多的不是失望而是对其努力拼搏的肯定,对其安慰和鼓励。孙杨也不负众望,在8月9日的比赛中获得了200米自由泳的金牌。还有,国内媒体及自媒体上,对国内外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赞赏的同时,对那些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也给予了关注,对他们的积极拼搏的精神和平时刻苦训练的付出表示尊重和赞许。许多中国观众在自媒体上还表示,他们看到难民运动员参赛,为他们的精神和努力所钦佩。类似的事例在今年的奥运会期间有很多。
对奥运精神的关注超过奥运奖牌,说明中国人的视角在发生着转变:从关注参赛代表团的表现向关注人类体育事业转变,从关注成功者向关注所有获得成功和在成功道路上拼搏的人们转变。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是中国人从小就熟悉的一句话,是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之一,“尊重、理解、团结、公平”、“更快、更高、更强”、“自信、自强、自尊”、“积极参与,勇于拼搏”等等,这些奥运精神同样融入中国人关于体育精神的认识中。在如今的中国人心里,正能量的奥运精神是最值得关注和尊重的。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