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纪录电影《靖国神社》:让历史影响未来
本刊记者 缪晓阳 陈姌 · 时间: 2008-02-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北京周报》:您是第一个以纪录片形式拍摄靖国神社的人。拍摄初衷是什么?

李缨:这是十年前的事。我原来想做一个跟南京有关的电影。

我于1989年赴日留学。1997年,也就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的时候,我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南京问题研讨会。其中一项活动是放映当时日军进入南京之后拍摄的纪录电影《南京》。当出现日军升国旗的画面时,我听到吡哩啪啦的声音--居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感到非常震惊,一直无法忘记那个声音,就好像机关枪扫射一样。

在日本生活得越久我越发现,跟身边的朋友、同事谈起历史问题的时候,大家对战争问题的一些认识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想我应该慢慢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并且把这些不同的看法展现出来。

 

《北京周报》:影片描述了怎样的靖国神社?

李缨:这部影片不是教科书,不是学术讨论,不是报道,是真正触及灵魂的。我的重点是表现靖国神社的象征意义--不管哪个国家发动战争都觉得自己是“圣战”,而靖国神社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圣战”的象征。到现在过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被否定,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影片以两条线索交叉串起了不同人对历史的记忆与忘却:一条线索是作为舞台的靖国神社--那个坐落在天皇宫殿旁边的、景致优美的、神道教神社,在这里,对战争与参拜的各种观点激烈地交锋;穿插在这当中的另一条线索,是作者对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靖国刀匠”--92岁的刈谷直治灵魂深处关于军刀、战争与天皇的记忆的追寻,这一线索成为观众读解舞台上的冲突的关键--那把从未出现的军刀,作为靖国神社的神体,象征着二百四十多万的战争“英灵”。在对靖国刀匠的记忆追寻过程中,我们不断看到靖国神社这个舞台上一幕又一幕的戏剧冲突。

我的电影想体现菊与刀之间的关系,最后追问出最关键的还是天皇问题。如果天皇问题不解决、永远暧昧下去的话,靖国神社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众所周知,菊是日本的国花,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菊花是天皇的象征,日本最大的菊徽就在靖国神社的门上,表明这里是天皇的神社。他们最终是要实现天皇重新参拜--所有政治家在前面的参拜都是铺垫。

 

《北京周报》:拍摄过程顺利吗?日本国内有没有反对的声音?

李缨:难度非常大,各种问题和障碍都有。因为靖国神社是日本人自己都没拍摄过的题材,而我又是一个中国人。

他们不是直接地反对。首先是巨大的疑问,然后是警戒、直接抵触、设置障碍。影片里的很多镜头都是我早期拍摄的。现在靖国神社的外观可以拍摄但是需要申请,而且摄影机不许带进去,里面的很多活动已经拍不到了。

他们有要求我抹掉带子的,甚至还有直接把我机器抢走的。其中比较激烈的一幕是在2005年8月15日,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的时候,日本国内有20万人来参拜,当时的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来了。一个日本大学生在现场高呼,反对参拜,结果被按翻在地、赶出神社。右翼分子一边打他一边喊他是中国人。我当时在现场简直是汗如雨下,一直没停机,也没顾上擦汗。摄影机也失焦了。后来,右翼分子走过来问我是干什么的,我一句话都不敢说。

 

《北京周报》:影片是否有遗憾之处?

李缨:当然有。电影剪辑下来是123分钟,但是在拍摄的十年里,很多非常重要的采访受到篇幅和内容的限制,没办法剪辑进来。

尽管如此,我认为这部电影已经尽到了最理想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这部影片,在自己的内心寻找一种答案。所谓“遗憾”的地方,可以在观众的内心得到弥补。

 

《北京周报》:影片何时在日本公映?预期观众反应如何?

李缨:现在定的时间是4月12日,在东京、大阪和横滨同时放映。现在正在日本举行媒体放映会,由此引出了左、中、右各种各样的激烈反应--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当然也有支持鼓励的声音。

右翼分子认为这是一部“反日”电影,威胁不准放映。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日本友人的支持,包括文部省艺术文化基金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样的现实问题是不应该被日本人忽视的;而且我并没有做一种情绪化的表达,都是在拍摄现实--谁都不了解的靖国神社,谁都不知道的历史,在这部电影里都可以看到!所以这不是一部“反日”电影,因为靖国神社问题不是哪个政治家参拜或者不参拜的问题,而是日本战后如何看待战争责任、如何看待日本与亚洲及整个世界关系的问题。

 

《北京周报》:影片何时在中国上映?

李缨:我希望影片能够在中国和韩国跟日本同步放映。因为中日韩三国如何看待同一部电影,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现在亚洲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各自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导致矛盾尖锐。能否就一个问题来共同探讨、研究、沟通,这部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靖国神社问题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亚洲和平友好的未来必须跨过这个障碍。

 

李缨简介

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1963年生于广东。1984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1989年赴日留学。1993年与张怡(《靖国神社》制片人)成立“龙影”制作公司。

主要电影作品:《2H》(1999);《飞呀飞》(2000);《味》(2002);《蒙娜丽莎》(又名《非常家事》,2005);《靖国神社》(2007)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 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它始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占地10多万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神社大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多军人,其中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战亡的军人。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作为“为国殉难者”祭祀。(来源: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图片新闻 更多
赶制年画迎大年
中国国际救援队凯旋
世博会联合国馆全球论坛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大连黄渤海海冰融化 形成海面浮冰
巴西伊塔佩维一公路垮塌
巴格达发生多起剧烈爆炸造成107人死伤
日夜兼程
上万市民骑车庆祝圣保罗建市456周年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