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国贸易理事会(CCBC-Canada China Business Council)作为非赢利性会员制组织,自197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加两国的贸易与投资。在CCBC迎来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之际,理事会总裁塞吉奥•马奇接受了《北京周报》的独家专访,分析并展望了中加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北京周报》:您能否评价一下CCBC在促进中加贸易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您认为中加贸易前景如何?
塞吉奥•马奇:对于过去三十年中CCBC所取得的成就,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理事会的任务就是促进加中两国的贸易与投资。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主要是帮助加拿大的公司进入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在今后的三十年里,理事会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还将在吸引赴加投资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因为中国的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
理事会将在吸引中国和其他国家赴加投资方面起到建设性作用。在庆祝CCBC三十周年成立之际,我们将为书写加中贸易新篇章而努力奉献,以此向CCBC的创立者及其始创精神致敬。
《北京周报》:近年来,中加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您认为加中贸易在哪些方面具有互补性?
塞吉奥•马奇:互补的领域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金融服务领域--加拿大的一些主要银行,如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丰业银行以及一些保险公司,在北京、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都设有分行或分公司。在交通领域,庞巴迪公司非常活跃、非常成功。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和自然资源领域,两国也存在着互补性。这些领域的互补性是加拿大为满足中国的需要而提供的具有增值价值的贡献。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新兴领域的互补性。比如环保技术--加拿大拥有开发环保技术相当完备的公司;同时,中国政府也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医疗和教育质量列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在环境方面,中国确实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设立国家战略;但也将在环保技术方面受益,就像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曾经历的一样--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是三十年前或者五十年前我们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所没有的。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净化生产过程,等等。只要有意愿,我们就可以找到技术来解决,也就是说,把技术和政策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在中国更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抱负和理想。
因此,加拿大的机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可以参与到这些新兴领域中,在帮助中国政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把握商机。
《北京周报》: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的组织者为吸引华商,特意发行了中文版的商机指南。您认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两国在服务领域会有哪些合作?
塞吉奥•马奇:我当然希望会有这方面的合作。事实上,我们前些时候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名为“上海-CCBC贸易与投资论坛”的活动。CCBC与上海世博会副主席深入探讨的领域之一就是博览会在开幕之前、之中和之后为加拿大企业带来的商机。我们的讨论是非常成功的。
因此,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温哥华冬奥会这三者之间,不仅可以为参赛选手和参展国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还可以使加中两国的企业从中得到商机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