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在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求职者在查看招聘信息。当日,太原理工大学举办2010年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160多家招聘单位为该校毕业生提供的3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的求职者。
“岁末一般而言是劳动力市场的淡季,但是现在龙岗的劳动力市场每天都有600多家企业进场,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提供的就业岗位都在1.2万以上,比往年上升20%左右。”深圳新路程人才市场负责人冯任平说。龙岗是深圳市的一个区,新路程人才市场是龙岗区唯一的一家人才招聘市场。
冯介绍说,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的深圳市,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下滑的就业形势早已经回暖并走高,有许多企业还招不满所需的用工人数。
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人力资源市场岗位求供比率已从今年1月份的最低点0.79回升到了11月份的1.76,也就是说,平均一个求职者可挑近两个岗位。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特别是稳定和扩大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情况好于预期。”2009年1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北京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时说。
尹蔚民介绍说,2009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基本上已经回升到了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正常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曾给中国就业造成巨大冲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就业带来巨大冲击。
尹蔚民说,首要的冲击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全年中国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但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下滑,造成1200万左右人员无岗位就业。
金融危机还使得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不稳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15个城市513家企业的持续监测,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岗位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累计减幅达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后,上升了0.3个百分点,达到4.3%。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达915万人。
此外,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增速减缓,使得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也就是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三个月里,城镇新增就业月均59万人,最低的12月为38万人,远低于前三季度月均104万的水平。
尹蔚民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农民工受到的就业影响最大,2009年春节前提前集中返乡农民工总数达7000万,为全部进城务工农民工的50%左右,其中有1000多万因失去工作而返乡。
大学生就业矛盾也变得更加突出。2009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611万,加上历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到2009年5月底,进校招聘岗位数低于2008年同期二成。
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冲击,使得稳定就业局势,不仅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
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就业
尹蔚民介绍说,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促进就业。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在减轻企业税赋的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税务总局共同制定实施了补贴措施,如允许困难企业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使用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对不裁员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使用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等等。
2009年3月和6月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就业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四个文件,涉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等问题。同时中央财政也加大投入,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比2008年增长66.7%。到2009年7月,全国31个省份及300多个城市已全部发出了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整套政策体系。
尹蔚民介绍,2009年1至9月,全国有2572万人次享受到各项就业政策,使用就业资金318亿元。
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三季度末,中国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上升,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目前基本稳定。尹蔚民介绍,高校毕业生2009年9月1日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基本持平。2009年绝大多数返城农民工到10月底已找到了工作,未外出的农民工大部分在当地就业和创业。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15198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100多万人。2009年1至11月有146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超额完成年初中央政府确定的全年100万的目标任务。
“在全球出现就业危机的态势下,我国能够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极为不易。”尹蔚民说。
全面解决就业难题仍有许多压力
虽然就业形势趋于稳定,但尹蔚民表示,目前稳定就业的基础尚不稳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另外就业政策落实尚未完全到位,工作体制和工作手段亟须完善。
2010年中国的就业工作目标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尹蔚民说,为达到这一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将就业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施新产业发展及科技进步发展战略中努力扩大就业,同时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增加就业。中国政府还鼓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此外,政府将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政府还将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但这写措施并不能彻底缓解目前就业难题,“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009年12月18日在“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上表示。
姚景源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其分类中包括一项劳动年龄人口,就是指16岁到65岁的人。在这一档中,中国2004年的统计数据是9.09亿。“这是什么概念呢?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有7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他们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亿,这就是中国的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今后可能是最大的。中国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是610万,中国今后每年都有600来万的大学生,他们都需要工作。此外,还有很多孩子没考上大学,他们也同样需要工作。中国每年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加在一起就有1200万人需要就业。“中国仅这部分年轻人的一年就业需求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需求。所以说,中国就业压力是全世界最大的。”姚景源说。
姚说,这么大的人群需要就业,其压力不仅考验着中国政府在今后促进就业方面的能力,也考验着中国政府解决就业难题所需要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