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三十二”和真人一样大小,“眼睛”和“嘴巴”可以动,还可以发出声音:“大家好,我是拉洋车的机器人,吴玉禄是我爹,现在我拉我爹去逛街,谢谢”(吴玉禄自己录的一段介绍)。(石刚摄)
吴玉禄坐在自己发明的机械人“吴老三十二”上。(石刚摄)
浪漫、爱幻想是双鱼座的典型特征。现年47岁的北京通州漷县马务村农民吴玉禄也许对此一无所知,但3月17日出生的他恰恰凭着骨子里的“双鱼因子”将自己的机械发明进行到底。从1986年第一个机械“孩子”吴老大问世以来,老吴至今已经“生”了33个“孩子”。
“我做的机械人功能都不一样,有的会爬墙,有的会翻跟头,有的会做家务……总之是各有所长。刚刚做好的吴老三十三会定时给病人翻身;会下棋的吴老三十四已经完成一半了,”老吴坐在会拉车的吴老三十二上自豪地对记者说,“再过几天,我的这些宝贝作为农民科技发明的代表要在石家庄跟神舟七号一起做展示。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能有这种机会实在是太光荣了!”
从“不务正业”到“一炮而红”
老吴最开始产生做机械人的念头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一天,他在家门口闲坐着,忽然有人从面前急匆匆走过。他一边注视着行人的背影,一边开始琢磨人走路协调的原理,突发奇想看自己能否做一个类似人走路的机器。为了省钱,他的主要机械材料都是从废品回收站淘来的。
“我的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其实也就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但我从小就爱琢磨,对机械和玩具特别感兴趣,经常玩儿小吊车、小打梗机、小播种机之类的东西,还研究过各种各样的锁。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搞机械发明用到最多的就是数学和几何,可惜我既不懂角度也不懂尺寸,只能跟着感觉走。”老吴如是说。
经过准确计算的设计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和成本;但“跟着感觉走”就意味着“走弯路”。以吴老三十二为例,制作时间是三个月,腿是完全按照人腿的动作来设计的;但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设计却花了老吴将近6年时间、历经5个方案的反复实验才成功。
“那时候岁数小、没经验,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会先想清楚工作原理。别看我没什么文化,但在思考机械原理的时候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老吴笑着说,“现在我的脑子是越用越好用。刚开始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设计,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现在有了基础和经验,设计起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比如,设计会翻跟头的机械狗也就用了不到2小时,是我在坐地铁的时候想出来的。”
1986年以前,老吴制作的机械人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虽然心里很着急,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他白天在水泥厂维修机械,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研究机械人并研发其他实用机械。
他不爱干农活,但他的发明却在农忙时节大显身手。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主要依靠人工和牲畜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由于人手不足,老吴在父亲的要求下跟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干了不到一天,他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自己在机械发明方面的特长提高工作效率。三天以后,他发明的多功能自行车播种施肥器闪亮登场--一个人靠一辆自行车就干完了四个人的活。一传十十传百,邻居们都来找他借车;就连附近村的人也闻讯赶来。一项小小的发明可以造福邻里,老吴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的机械发明热情。
2002年底,一直在家“自娱自乐”闭门造机械的老吴成为有奖新闻线索的主角,开始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2003年,他受邀参加湖南卫视主办的全国发明之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从此,“农民发明家”的称号不胫而走。
成名的烦恼
老吴做机械人纯属兴趣,从没想过知识能转化为财富。参加湖南卫视比赛获得的1万元奖金是他做机械人二十多年来的第一笔回报;同时,也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坦言,自己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我必须要考虑实际生活问题。现在一家四口全都依靠我的收入,不能只出不进。”
迫于生活,老吴将在单臂吴老五的基础上改进的超级吴老五以3万元的价格变卖了。“它有两只仿人形手,关节可以活动自如,这可是我设计了两个月的成果。不仅能够端茶倒水,还能写字、拉二胡。”谈起被卖掉的“孩子”,老吴虽然不舍,但仍是一脸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