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cais | Deutsch | 日本语
北京周报中文>>> 首页>>> 本网聚焦
丘成桐:“将现代数学带到中国来”
本刊记者 冯建华 · 时间: 2008-12-03 · 来源:北京周报 2008年第50期 12月11日出版

丘成桐(左一)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丘成桐希望中国数学能够做到世界一流,而且要将中国最好的年轻人培养起来

2008年10月下旬在中国举行、面向世界的一项中学生数学奖,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关注,该奖项直接以国际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冠名,其全称是“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它的评委是来自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一批世界顶尖数学家。

“我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将现代数学带到中国来,让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学生、同事们都能够达成世界一流的数学水平国家。”2008年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太庙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丘成桐袒露初衷。太庙是中国历史上举行皇帝登基、凯旋等大典的地方。

 

“奥数”模式难以培育数学家

年近花甲(60岁)的丘成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他出生于中国南方地区广东省汕头市,后来迁居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另一位国家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25岁时,丘成桐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33时,获得数学领域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是首个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的奖项,竞赛的组织与选拨模式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该奖项2008年3月底在北京正式启动。

与以往比赛不同的是,“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并非面对学生个体、也不出题,而是由中学生团队参赛,由1至3位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教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并最终决出优胜者。

据该奖项国内评委会主席刘克峰介绍,竞赛分为中部、南部、北部、台湾、海外五个赛区,今年有800个队伍报名参赛,近300个队伍上交了参赛作品,9月21号每个赛区12名进入各赛区的答辩,每个赛区有10名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共选出五队进入最后的决赛。

“比赛鼓励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中英文的表达和展示能力,这是当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论文必须要有创造性的研究数学,以及数学的应用。” 刘克峰说。

其实,“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设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针对在中国风行多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事实上,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能力,而不代表研究能力。这是在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丘成桐表示,“更严重的是,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丘成桐介绍说,在国外,奥数不过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凭兴趣参加,但在中国,由于国内有些名牌院校对奥数金牌获得者破格免试录取,让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数学,而成为纯粹的“投机客”。

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家长甚至不惜压制孩子的其他兴趣,使孩子在“奥数”上投入过多精力,减少甚至荒废其他学业,这直接导致孩子成长不够健全。这样的孩子一旦目标实现了,便会放弃思考,放弃数学,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流数学家的。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公务员两年不称职将辞退 告别铁饭碗?
  12月2日,国家公务员局连发《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三个试行规定,并于即日起生效实施
家电下乡扩大范围 望拉动9200亿内需
中国高度关注索马里海域被扣船员生命安全
人民币连续4天贬值 猜测汇率政策可能调整
外交部就萨科奇称将会见达赖答记者提问
中国集中派包机接滞泰同胞告一段落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8年第49期目录
2008年第48期目录
2008年第47期目录
2008年第46期目录
编者札记
跨越时间
一个古老的奇迹
 生命的代价
  属于所有人的体育盛典
 盛况空前的体育狂欢节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