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首页>>> 本网聚焦
首钢集团为奥运环保让路
吕 翎 · 时间: 2008-07-30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为了还北京一片蓝天,首钢集团选择了搬迁.这是已经停产的首钢北京地区炼铁四号高炉。李文 摄

昔日热闹的生产场面变的冷冷清清,厂区内见到的工人也寥寥无几,许多机器都停止了运转,厂区内耸立的几个大烟囱都死寂沉沉--这是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地之一,如今却几乎成了一座空厂。

而在北京东面220公里的渤海之滨,有个叫曹妃甸的地方,此时却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是首钢集团新的生产基地,这一生产基地将于今年10月投入生产。

“从北京搬到曹妃甸,是为了奥运环保,为了北京的蓝天。”首钢集团第三炼钢厂厂长吴广丰说。

今年51岁的吴广丰已经在首钢工作了35年。

在中国工业发展中,首钢集团算是一个老企业了,首钢始建于1919年,目前是一个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除了北京,首钢还在河北、广东等地建有钢铁厂。但首钢的钢铁生产以北京厂区为主。

在北京,首钢有三个大型炼钢厂,一个大型炼铁厂。

吴广丰介绍,有两个炼钢厂到今年3月已经停产。炼铁厂共有5座高炉,其中4座高炉也已经在去年底全部停产。对于保留下来的一个炼钢厂和一座炼铁炉,在奥运期间将实行限产,产量只相当于正常产能的27%。到2010年,保留下来的这个炼钢厂和炼铁炉也将全部停产。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说,首钢集团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将使北京的粉尘污染大大降低。首钢采取这些措施之前,首钢对北京的污染占10%左右,是北京主要的污染大户,且主要是粉尘污染。

北京市民逐渐感受到了首钢集团关停、搬迁所带来的好处--石景山区的空气质量比过去好多了。“现在窗台上很少有厚厚的灰尘了。”首钢旁边的居民区里一位姓孙的女士说。

但是这些措施也让首钢付出了很大代价。朱继民介绍,首钢采取的关停、搬迁措施开始于2005年。2005年7月和2006年5月,首钢先后停止了近百万吨钢铁的生产,2008年1月又停产了400万吨。关停的钢铁产量相当于首钢在北京地区钢铁产量的近2/3。

朱继民说,首钢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不会向国家要补贴。因为首钢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且首钢完全有能力承担的起这些损失。

首钢在曹妃甸的新的钢铁生产基地似乎比北京的老厂要漂亮许多,干净许多。这里面向渤海,海水拍打着码头,让人有种观赏风景的感觉,而不是在参观一个钢铁企业。

首钢集团在曹妃甸的钢铁生产基地在2007年3月开工建设,按照设计规划,这是一个年生产898万吨铁、970万吨钢、913万吨钢材的大型企业。

这是一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生产基地,新技术的运用远远超过了北京厂区。

“我们采用了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新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只有老厂的1/4。”朱继民说。

记者在首钢集团曹妃甸钢铁生产基地了解到,这儿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采用了循环利用技术,如余热用来供暖、废水淡化后再用于生产、固体废物全部用来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等等。记者了解到,除自己生产钢铁产生的废物外,这儿还可消化来自其他地方的废物。“这种循环利用技术基本实现了生产中废水、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首钢集团曹妃甸钢铁生产基地炼铁项目负责人张卫东说。

张卫东介绍,在废气排放方面,曹妃甸钢铁生产基地每生产一吨钢的粉尘排放量也仅0.3千克,二氧化硫排放量0.25千克,远远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新厂还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每年节约淡水2000万吨,提供了一半的工业用水,还可提供1800万吨浓盐水用于制盐;自发电每年节约社会供电55.1亿度。

张卫东说,首钢集团钢铁生产从北京搬迁到曹妃甸,对首钢来说,是个好事,正好借此进行产业技术升级。此外,由于曹妃甸基地临海而建,原料运进以及成品的运出都用轮船,运输成本比老厂降低了许多,竞争力更加强了。

曹妃甸钢铁基地即将投产,首钢集团对于北京厂区停产设备的处理也正在进行中。吴广丰介绍,他所在的首钢集团第三炼钢厂可能会保留下来,而且当作文物保护起来,供人们参观。吴广丰说,毕竟首钢在中国人的心中,特别是北京人的心中,有一定的价值,首钢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第三炼钢厂是首钢集团于1992年建成的,2006年钢产量达到了308.15万吨。

除了第三炼钢厂,首钢集团炼铁厂关停的4座高炉中,被标为4号的高炉也将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这座高炉1972年投产,35年中共生产4259万吨铁,而且2007年的年产量184万吨。

吴广丰说,现在的首钢集团北京厂区,过几年可能就成了一个文化产业区,因为政府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划。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