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首页>>> 本网聚焦
办一次高水平、有特色的翻译盛会
吕 翎 · 时间: 2008-07-07 ·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谈世界翻译大会和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8月2日至7日,在举国迎接北京奥运会之际,各国翻译工作者共同期待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也将在上海举行,全球翻译界、文化传播界的精英将齐聚上海,参加这一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国际翻译界的盛会。在世界翻译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时,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接受了《北京周报》的采访,阐述了他对这次世界翻译大会的期待和对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见解。

 

《北京周报》:18届世界翻译大会即将召开,在我国召开世界翻译大会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将发挥什么影响?

郭晓勇:2005年8月,在芬兰举行的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申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取得成功。2008年8月2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不仅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翻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中国能够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得益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国际译联主席毕德•克拉吾斯克(Peter Krawutschke)在致中国成功申办世界翻译大会的贺词中说:“与会代表一致选择中国作为2008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举办地。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翻译事业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译联和国际翻译界同行的广泛认同。

在中国举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翻译界和国外同行交流,扩大中国翻译界影响的一次良好机遇。大会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不仅是展示中国翻译界成果,加强国际翻译界合作交流的过程,更是让世界感知中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过程。大会的举办对于提升我国翻译界的影响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周报》:中国主办这次世界翻译大会有什么意义,将对世界翻译大会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此次大会的举行,对于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有着悠远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形势和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了解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希望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而这一切,就需要借助翻译,通过翻译构架中西文化交流之桥。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文化应当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在中国举行这样的盛会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成立于1953年,是国际权威的翻译工作者联合组织,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级咨询地位,拥有遍及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会员组织。国际译联每三年举办一次世界翻译大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国际译联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前17届世界翻译大会从未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举办过。因此,本届大会首次在中国乃至在亚洲举行,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东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翻译界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关注,彰显翻译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主题,中国翻译工作者将进一步体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展示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价值取向,把大会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的舞台,通过翻译和文化交流,增加外界对中国的了解。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引起世界各国翻译界的瞩目和积极响应。本届大会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规模上都将是国际译联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预计五六百人境外代表将参加会议;联合国和欧盟组织相关机构领导人及中外文化学术界精英将莅临大会并做主题演讲;短短四天的会议将举办百余场专题论坛,议题涉及翻译与文化、教育、经济、外交、行业管理、现代科技等多个领域;配合大会的举行,还将举办大型国际翻译展览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本次大会也办成国际译联历史上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次大会。

 

《北京周报》:中国翻译协会是中国翻译界的行业组织,它在促进中国翻译事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今后计划有什么发展?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译协)成立于1982年,是由全国与翻译工作相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学术性、行业性非营利组织,是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会员由分布在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下设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军事科学、民族语文、外事、对外传播、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翻译服务等九个专业委员会。主管部门为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自成立以来,在聚合全国翻译力量、促进翻译事业发展和规范翻译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

中国译协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各行各业翻译工作者和为翻译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推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交流,加强翻译行业的自律与管理,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使翻译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中国译协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经常举办翻译学术和行业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翻译人才培训、翻译咨询服务和与翻译工作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成立26年来,与各团体会员共召开300余次国际性和全国性的翻译学术研讨会,组织各类翻译学术报告会、讲座2500余次。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编制了中国翻译领域的首批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 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翻译服务规范 第2部分:口译》三个标准已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于2003年11月、2005年6月、2006年9月正式公布,对于规范翻译服务市场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翻译行业向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规范翻译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翻译协会积极倡议,中国外文局承担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已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译协承担的证书登记和继续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并将纳入翻译行业管理的范畴。实行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填补了我国翻译专业资格国家认证的空白,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促进翻译队伍的健康成长、推动翻译事业的更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翻译在国内已经作为一个行业独立存在,翻译业务已经渗透到国内各个地区和各个领域,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市场的繁荣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的翻译市场还不够规范,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指导和统一的管理,翻译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翻译人才队伍还不健全。为此,中国翻译协会正在努力工作,积极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提高我国的翻译质量和水平。

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大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力度,既注重高素质的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应用型翻译实践人才的培养。二、大力推进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包括翻译就业准入制度和翻译企业准入制度。第三是要大力倡导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改革开放为翻译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译协愿借此次世界翻译大会的契机,与从事和热心翻译事业的各界同仁一起,推动我国翻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北京周报》: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对改革开放发挥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翻译事业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也为促进新时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翻译高潮,如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以及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成为当时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先导。而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这次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形式上,还是在水平、质量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几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如今,翻译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涉及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外事工作、文学作品、马列经典著作等领域,而是辐射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构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翻译教育从过去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培养职业翻译人才和翻译研究人才的专业教育,翻译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翻译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也由原来的笔译、外事口译扩展到同声传译、视译、字幕翻译等多种形式,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打破几千年来传统的翻译工作方式,机器翻译或机器辅助翻译日益彰显其创新活力。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和民族语文翻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今天,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每天可以读到新华社用多种语言提供的新闻专稿和特稿,读到英文版《中国日报》,看到中央电视台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向世界各地播出的电视节目,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方兴未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网站,每天在第一时间用几十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中国的最新信息。中国外文局作为承担党和国家图书期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拥有25个语种,数百名专业翻译人才,对外出版中国领袖著作和党政文献等各类外文图书,同时出版《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人民中国》等20多种对外宣传刊物,向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累计出版量达数十亿册。中国外文局图书版权输出连续多年在全国出版单位中保持领先地位。外交战线的翻译工作者在多种重大国际场合、中外领导人会晤以及外交谈判桌上,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辛劳。科学技术的翻译工作是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翻译者的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在文化交流、体育比赛、对外经济贸易等领域,翻译的作用和贡献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翻译工作使中国在融入世界和让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中,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翻译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一个对外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需要有同样蓬勃发展的翻译事业的支持。

 

《北京周报》:您本人曾经学习阿拉伯语,您怎样看待阿文以及其他非英语类语种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您认为今后应该如何促进非英语语种翻译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年来,中国的翻译事业的发展,不仅是英语翻译事业的发展,也包括非英语语种翻译事业的发展。

非英语类语种翻译事业,需要在今后得到更大的发展。这首先是工作的需要,要和世界各国进行沟通交流,就要了解并熟悉对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在非英语国家开展工作越深入,越需要掌握当地语言。其次,非英语国家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通过学习其语言文化来了解和掌握。最后,我们有同这些国家进行各方面交流的需要,用他们的语言来交流,体现对他们的尊重。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除了要重视英语翻译,同样要重视非英语的翻译。

社会分工有所不同,有些人的看法有些片面,认为学外语就是学英语。我们现在鼓励多多条腿走路,英语作为通用外语的情况下,如果掌握第二门外语,对事业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对外语的教学非常重视,综合性大学有外语系或者外国语学院,此外还有很多专门的外国语大学。新闻出版行业需要更加注重非英语类的出版和发行工作,毕竟,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性的,百花齐放,和谐世界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