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首页>>> 本网聚焦
美俄导弹之争
吕 翎 · 时间: 2007-06-28 · 封长虹

 

最近爆发的美俄导弹纷争,令世人为之担忧。人们不禁要问,在全世界都渴望和平的今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纷争?纷争双方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纷争的继续是否会导致新的军备竞赛甚至新的冷战?纷争的结局将会如何?

 

政治层面的因素

其实,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导弹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冷战结束后,在针对俄罗斯问题上,美国首先是操纵北约和欧盟东扩,继而把军事基地设在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布什政府上台后,认为俄罗斯经济和军事实力已大幅削弱,便开始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谋求全球范围的绝对优势,并单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从此,双方在反导问题上的博弈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的目的就是要打压俄罗斯,使之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无法再与美国抗衡,从而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尽管美国宣称其所作所为是为了保证欧洲和全球的安全以及使盟国免遭侵袭,但俄方却认为美国的举动并不是基于维护欧洲和全球安全的考虑,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面对美国的持续攻势,俄罗斯不得不开始加强军事应对,由“积极防御”转向“主动出击”。当美国最终发展到决定在波兰和捷克两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时,俄罗斯便坚决表示反对,予以还击,明确宣称如果美国这样做,俄方将把其导弹重新对准欧洲的目标。确切地说,俄方是要把导弹对准美国设在这些国家的反导基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阻止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实施而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也正因如此,美俄之间这场令人担忧的导弹危机爆发了。尽管俄方后来提出了令美方感觉有趣的建议,把防导雷达基地设在阿塞拜疆,甚至设在土耳其和伊拉克,但迄今为止美国的态度是消极的、拒绝的。由此可见,这场危机还需要双方努力去化解。

 

技术层面的因素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包括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技术条件尚不成熟,克林顿政府于2000年9月宣布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布什总统上台后,为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将其统称为导弹防御系统(MD)。2004年,美国在阿拉斯加州加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开始部署远程导弹拦截装置,从而正式启动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并计划3年内使导弹拦截装置总数达到20个。也就是从这时起,美国计划到2011年,在波兰将建成10个用于导弹拦截的战略导弹发射装置,而在捷克建成先进反导雷达系统。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由预警卫星、预警雷达、地基雷达、地基拦截导弹和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组成,其中地基拦截导弹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从实战角度讲,该系统可在三个不同阶段拦截来袭导弹,即初段、中段、末段。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美军前沿部署部队、盟国和其他重要国家,包括对美国具有重大利益的地区,免受弹道导弹的攻击。

美国的反导系统从理论上讲,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从反导技术的覆盖区域来讲,美国目前与其欧洲盟国在导弹防御系统的合作已经富有成效,尤其是美国在北约框架内建设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使其欧洲盟国免遭导弹袭击的作用。然而,美国却认为其部署在欧洲的反导系统覆盖面积有限,不足以保护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东欧的波兰、捷克等国家设置新的反导基地,以对付诸如伊朗等国的导弹威胁。人们从中不难看出,这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是在打着提高反导覆盖区域的幌子,以求实现自身的战略意图。尤其是当俄罗斯提出将反导基地设在阿塞拜疆而遭到美国的冷遇时,这一意图就显得更为明显了。

 

美俄所选地点在战略上和军事上的区别

普京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也是具有其深层的战略考虑的。首先,

从外交战略层面讲,这一建议使布什希望利用两国首脑会晤的机会“强化立场”的算盘落空,不仅将美方的真正意图揭示于众,也使俄方在舆论上占居了主动。俄方认为,俄美共同使用阿塞拜疆雷达站更能使反导的范围覆盖整个欧洲,加上阿塞拜疆与伊朗相邻,这不仅符合美国声称在东欧建立的导弹防御体系是对付伊朗威胁的“思路”,也使俄方不再必要“把进攻性武器系统部署在沿欧洲边界一线”以对付来自当面的威胁。其次,从军事技术层面讲,普京所建议的加巴拉导弹预警雷达站是苏联时期在阿塞拜疆西北部修建的军事情报设施,也是根据俄阿双方签署的协议由俄罗斯租借使用的雷达站。该雷达站能够对方圆6000公里范围内的空情进行监控,对携带核弹头的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的发射提供早期预警。

阿塞拜疆与伊朗有400多公里的边境线,而该雷达站离伊朗边界只有150公里,距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约600公里,其有效侦测距离达6000公里。普京的建议可以使俄美两国共同使用该雷达站,并使在那里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覆盖整个欧洲,何况该雷达本身还不监测俄罗斯。而美国欲在波兰和捷克建造的反导基地距伊朗却在3000公里以上,其中捷克的雷达站距俄罗斯的边界约1000公里,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普京的建议都是合情合理的,美国总不应该舍近求远,否则其意图就昭然若揭了。俄罗斯还认为,可以在第一阶段先合作使用阿塞拜疆的雷达站,等到某个国家试射远程导弹后,再开始构建反导防御系统,因为远程导弹从试射到正式启用,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足够兴建任何一种反导防御设施。

但是,这远远违背了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不存在舍近求远的问题,美国就是要从战略上遏制俄罗斯。美国拟议中的导弹拦截站和预警雷达站占地范围都很大,共约100多平方公里,将被美视为不受波兰和捷克管辖的美国飞地,完全由美国来控制。这样,美国就可以更为得手地防备俄的“潜在威胁”,在战略上打压俄罗斯。如前所述,弹道导弹的拦截可在三个阶段进行,即在导弹上升时或导弹初期助推阶段进行初段截击,在中段飞行阶段进行中段截击,在导弹下落时进行末段拦截。与弹道导弹作战的最好方法是在弹道导弹飞行的助推阶段对其拦截和击毁,因为这个阶段导弹体型较大(弹头与弹体没有分离),速度较慢,伪装特征较差,而在这个阶段加以击毁,导弹碎片和核弹头部分会落入敌方领土,不会伤害到自己。但是,在这阶段拦截十分困难,需要极短的快速反应时间,因此,要摧毁助推阶段的导弹,必须在距离导弹基地较近的地区部署反导武器。所以,美国在波兰等靠近俄边境地区的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可以在俄导弹处于起飞阶段时就能监测到,并可迅速将其击落。

如此一来,美国也就容易实现其“先发打击”、“先发制人”的目的。另外,美国还有一个战略企图,那就是要进一步控制欧洲,因为老欧洲美国经营了半个世纪以后影响力很大了,现在需要巩固在新欧洲的基地,进而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但是,历史上俄罗斯安全区域的界定是从东欧开始的,因此俄罗斯非常重视来自东欧的战略威胁,担心再一次产生历史上他国入侵俄罗斯的“危险走廊”。

 

两者相争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客观上讲,由于反导问题的长期存在和美国坚持要在俄罗斯的家门口部署反导基地,这已经使俄美两国之间脆弱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目前俄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将决定两国关系下一步的走向。由于美国始终没有把俄罗斯当成民主盟友,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俄美关系不会像俄德、俄印、俄中关系那样密切。至于这场导弹危机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也将取决于俄美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从目前的情形看,危机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军备竞赛。由于美国的举动剧烈地刺激了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俄罗斯肯定会在防务投入上有所反应。从国际军控的角度看,美国的举动显然将打破世界军事力量的平衡,因此也可能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俄罗斯的危机意识已经达到了“后冷战时期”的最高点,而美国的“独霸”气势也已达到了“后冷战时期”的最高点,但这决不足以形成最终的“冷战”。

 

俄罗斯的军备实力

19世纪,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界;20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而21世纪,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财富并称霸世界。

由于俄罗斯决不会坐视美国独霸太空,更不会坐视美国在自己卧榻之侧舞枪弄棒,因此新一轮的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在所难免。目前,俄罗斯有能力研制出击毁任何防御系统的导弹。据悉,俄军方在宣布实施耗资高达5万亿卢布(约合1900亿美元)的军队建设计划的同时,已开始加紧研制第五代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并为“白杨-M”导弹系统配备新的分导弹头和能够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装置。在这大笔军事开支的背后,是一长串“具有革命性标志的”新型武器--50架新型战略轰炸机、50枚最新一代“白杨-M”型机动远程核导弹、17枚新型洲际导弹、8艘核潜艇、31艘驱逐舰等等。

最近,俄战略火箭部队成功试射了两枚具有特别意义的导弹:一枚是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的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据称“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枚是从阿斯特拉罕州试射的“伊斯坎德尔-M”短程战术导弹,俄称其是现代化的“高精度杀伤性武器”。俄罗斯成功试射新型导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表明俄决心恢复冷战时期同美国保持的军事战略均势。试射导弹,被视为是对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和最近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军备上的一种回应。

近年来,俄一直埋头发展战略进攻力量,以打破美国所追求的绝对安全,实现战略平衡。RS-24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试射,标志着俄罗斯战略火箭兵突破导弹防御系统能力的提高及核遏制实力的加强。据俄军事专家透露,RS-24可携带6至10枚当量为150吨至300吨的弹头,射程可达1.2万公里,大大优于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民兵---III”型洲际导弹,打破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天网”的神话。

同时,为适应当前世界地缘和军事政治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俄军方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新的与未来形势相适应的国家军事学说。与此同时,俄外交部也已开始根据普京总统的指示,局部调整国家对外政策,其中的关注重点之一,就是北约的军事设施离俄领土越来越近和美国准备在东欧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现实。这是俄方在进行数周冷战风格的“边缘政策”后所做出的重大策略调整。

双方的举动有可能造成两国的外交抗衡和军事对峙,但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看,出现新的冷战的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如果说普京对美国的抨击是“冷战言辞”的话,那么美国坚持其反导部署则是一种“冷战行动”。可以说,俄罗斯的危机意识已经达到了“后冷战时期”的最高点,而美国的“独霸”气势也已达到了“后冷战时期”的最高点,但这决不足以形成最终的“冷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