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BR America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相聚与“留守”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010.jpg 11.jpg
/
  •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浅水湾社区内,来自安徽庐江县的“小候鸟”、9岁的张司晨(右)抚摸自己刚刚3个月大的妹妹张雨晨(7月27日摄)。张雨晨现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等再长大些也会和姐姐一样回老家生活。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浅水湾社区内,来自福建沙县的“小候鸟”、14岁的张雨轩(上)正在安慰自己6岁的弟弟张文泽,弟弟因为妈妈没有来社区游乐场跟自己一起玩有些不开心(7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浅水湾社区一家水果店内,来自安徽庐江县的“小候鸟”、9岁的张司晨(左)帮着爸爸张进(右二)一起卖水果(7月27日摄)。正在上二年级的张司晨平常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合肥到庐江县不是很远,但是平日里张司晨和父母相见的次数也不多。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一处工地小卖部内,来自湖北潜江的“小候鸟”、7岁的孙雨轩写给妈妈的祝福话语(7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一处工地小卖部内,来自湖北潜江的“小候鸟”、7岁的孙雨轩(左)因为妈妈王圣芳(中)不给她多吃“油炸类的汉堡包”有些生气(7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一处工地宿舍内,来自浙江台州的“小候鸟”、10岁的王佳楠帮着父母整理房间里的衣物(7月28日摄)。王佳楠平日里和妈妈一起生活,暑期来到合肥看望在工地工作的爸爸。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龙居社区一家牛肉粉丝汤店内,来自安徽利辛县的“小候鸟”兄弟、15岁的郭战顺(左)和11岁郭战胜在玩手机游戏(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一处工地宿舍内,来自江西抚州的“小候鸟”兄弟、11岁的黄磊(右)和6岁的黄淼(中)在爸爸黄武斌身边用手机看电视剧(7月28日摄)。因为担心安全问题,父母很少让兄弟俩外出,手机成了两个孩子平时的主要娱乐工具。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一处工地宿舍内,来自贵州凯里的“小候鸟”、7岁的杨志辉(左)给爸爸杨明旭模仿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7月28日摄)。杨明旭说自己和孩子的妈妈一起常年在工地里打工,地方不固定,下个月可能就要离开合肥,到时孩子可能就要先送回老家。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龙居社区活动室内,“蝴蝶妈妈”叶玉芬(中)带着来自安徽寿县的“小候鸟”兄妹、11岁的江博文(左一)和江博雅(右一)一起阅读书籍(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龙居社区活动室内,几名“小候鸟”和当地社区内的孩子们一起玩游戏(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 01.jpg
  • 02.jpg
  • 03.jpg
  • 04.jpg
  • 05.jpg
  • 06.jpg
  • 07.jpg
  • 08.jpg
  • 09.jpg
  • 010.jpg
  • 11.jpg
  暑假,许许多多的“小候鸟”从农村飞向城市,和在那里工作的父母相聚,迎来一年中相聚和相守的幸福时光。
  在亲情洋溢的城市小家里,父母疼爱贪玩的孩子,孩子也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长时间的异地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彼此生分。“我家女儿暑假才过来的,但现在店里所有水果的价格她都很清楚,很多时候她都在店里帮着我们卖水果”,家在安徽庐江县来到合肥开水果店的张进说,看到女儿这么懂事,自己特别欣慰。
  不过,也有的“小候鸟”因为父母平日工作忙碌,面临暑期的“二次留守”。“我们做小吃店的,平常很早就要起床忙碌,晚上也要做到很晚,想要和孩子多一些交流,带着他们出去看看,但总也余不出时间。 ”来自安徽利辛县在合肥市开小吃店的郑学侠说。像他们家一样,不少来城市生活的孩子多数只能在家中或者父母工作的地方活动,很少有机会体验城市的暑期生活,相见容易,交心的时间却没有增多,成了父母和孩子们面临的新难题。
  针对这样的现状,不少城市辖区成立进城“小候鸟”的各类志愿服务,许多社区开设专门的“小候鸟”活动室,努力让孩子们进城后面对陌生环境不孤单。如何让孩子们在城市里度过精彩快乐的暑假,如何让父母和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交流,仍然需要家庭和社区共同重视与思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