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全国中高风险区域清零,中国经济将再次起航

袁正  ·   2020-05-09  ·   来源:中国网
标签: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时事
打印
纠错

  自5月7日0时起,牡丹江市林口县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至低风险,意味着全国中高风险区域全部清零,这对我国加速复工复产复业、恢复经济建设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一是恢复信心,稳定预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疫情终将过去,春暖总会花开!消费者将回归平常心态,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这会稳定企业家预期,增强信心,安心发展。在灾难经济学看来,灾难对经济短期影响大,中期影响小,长期影响无。人类经受了一次次灾难,甚至是可怕的战争灾难,但终究不会停止前进的车轮。“非典”疫情对当时短期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并没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是要素配置更为顺畅。疫情背景下,要素流通受到影响,如人员流动减少,高风险区域的人出行受限,一些地区对武汉及湖北、近期又是对哈尔滨方向来的人保持高度警惕。物流也受到影响,对高风险地区的车辆、货物的检疫检验加大了力度。中高风险区域清零之后,有利于各地健康通行码互认,有利于全国物流恢复正常,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效率。

  三是“防疫生产”两不误重心向生产倾斜。目前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基本上在98%以上,但复工不一定达产。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受制于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复工复产还有一定空间。教育事业等复业仍受制于疫情,很多大学还没返校。中高风险区域清零之后,重心应进一步向生产倾斜。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加快经济发展,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率先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这对我国经济有机遇也有挑战,危中有机,若做好应对,可能机大于危。

  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逆全球化,在“新冠”肺炎科学攻关和疫苗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逆全球化不可避免。国际性人员流动会明显减少,道理很简单,担心感染病毒,也担心输入性疫情。国际商务活动、科技交流、留学生派遣都会受到影响。股神巴菲特认输清仓所有航空股,说明对未来人员流动极不看好。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至少有三,一是减少外贸,对我国出口不利;二是谨防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三是减少文化、科技交流,连奥运会、足球等国际性赛事都可以停摆。另一方面是国际关系的紧张局面,西方政客迫切需要转移国内舆论关注焦点,化解民众的疫情之痛,可能毫无道理地“甩锅”中国,无端指责中国,这会造成国际关系特别是外交关系紧张,全球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军事对抗风险增加,这不利于国内外投资。

  全球性疫情给我国也带来机遇,一是彰显我国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显著优势;统一步调,全国一致行动,执行人员隔离,对战胜疫情至关重要。全党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奠定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基础。制度优势可以增强全国甚至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投资中国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共识,这也是中国股市和楼市在疫情发生后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

  二是疫情给我国深化改革带来良机。国内外形势可谓非常严峻,必须释放改革红利。改革对利益集团有影响,但在大局面前,改革阻力相对较小。疫情之下,我国必须创造更多内需,释放更多活力,发挥我国大规模市场、大规模要素的优势,应对严峻形势有更多回旋余地,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这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经济体制优势。(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