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70年风雨兼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依然强劲

韩文龙  ·   2019-08-12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经济;时事
打印
纠错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正在由落后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强国。70年来,我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取得的伟大经济成就,一次又一次地唱响了中国经济“光明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实现了 “站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彻底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依附性和封闭性经济,逐步实现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经济。通过“一化三改造”,我们不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且逐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持了新中国的“四化”建设,保障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使我国经历了一段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但是我们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保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总方针,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人均GDG有望超过1万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与此同时,我国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制度成就。我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各类所有制的企业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和对外经济制度等,建立健全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正在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正在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梦正在实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源于我们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创造性地利用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特殊时期的工业化积累,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源于我们不断调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的各类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和开放,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源于我们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崛起中面临的各类外部摩擦和风险逐渐增大。国内改革任务繁重,受到美国等发动的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和意识形态战等,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长动力转化等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金融系统、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和信心,继续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还源于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比较充足。当前,我国发展所处阶段决定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巨大需求将会继续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的要素投入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13多亿的人口规模和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等构成的庞大国内市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以“一带一路”和多边、双边经贸合作为基础的广阔国际市场正在形成新的外贸和投资增长点。教育形成的人口质量红利,大规模的人才、教育和科研投入等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 “六稳”政策和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正在增强中国经济的安全底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的政策空间还比较充足,可以保障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要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科学的把握和利用规律,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我们就有能力和有信心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能力和有信心继续将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下去!(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